《河边的寓言》从历史长河的上游蜿蜒曲折、浑浑茫茫、凶险四伏地流下来。在风口浪尖上激起了人生的一大堆充满血泪的惊叹号和破折号,又奔流不息地继续向遥远的未来流去。我相信它在流过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心田之后又会在无数新的生命中滋生出许多新的寓言。从这个意义上说,《河边的寓言》已经不是一本薄薄的小书,而是横无际涯的大书了。因为它给了我们那么多的人生启示和隐喻。一瞬间,它竟使我感觉到,这本小册子的价值和分量已胜过她此前出版的200余万字的一系列著作。正是《河边的寓言》所抒写的特殊经历孕育了梅洁发自心灵深处的文学创作。它使我们鲜活地看到了一个创作生命的由来和走向。使我们解读了包括获得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作品《西部的倾诉》、《创世纪情愫》以及一系列获奖散文作品之所以能够诞生的生命与历史渊源。
《河边的寓言》让我们看到了文字背后更加真实的梅洁。在引起我深深的共鸣和震撼之后,也勾起了我自己对青少年时代种种伤心的回忆。不过,在梅洁就读中学的时期,我已是个全省重点中学的教师了。我亲历过许多类似梅洁那样惨痛经历的颇具才华的中学生,只因“家庭出身”问题而过不了升学关,我以抑制不住的爱才之心曾给过他们许多帮助和提携,但终因“立场问题”而败下阵来,弄得伤痕累累,一顶“资产阶级白旗”的帽子压得我数年喘不过气来。由此我深深理解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梅洁的心境。
《河边的寓言》上空堆积着太浓太厚的苦难的阴云。梅洁从苦难中跋涉而来,是苦难锻造了梅洁。可以说,没有昔日的苦难就没有今日的梅洁。“寓言”再次显示出一个极为宝贵的真理,苦难是人生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当然,这必须有个相伴随的重要条件——那就是坚持不懈地奋斗。这本小书中,贯穿着一个时代的强音:“我要读书!”读书使梅洁从小到大不断加深着对苦难的认识和理解,增长她战胜苦难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在苦苦的挣扎奋斗中,梅洁终究站在了苦难之上,成功地驾驭了苦难。
我与梅洁作为同事,十余年来她给我最与众不同的感觉就是,凡事都表现出“拼命力争”的精神,有时甚至令我难以理喻。她的这种个性,很长很长时间我不能准确地理解其形成的端底,尽管我们相处得日益融洽。直到近日读了《河边的寓言》,我才顿有所悟,豁然贯通。一个从儿时到少年到青年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丧失了尊严的梅洁,一个时时都想大声呐喊的梅洁,隔山隔水,隔着几十年的风尘岁月,从形体到精神朗朗铮铮地向我走来,我才形神兼备地真正看清了她。我在她生命的河边翻看着一则则“寓言”的时候,鼻子酸酸的,心里痛痛的,竟油然生出一份对其“力争”精神的感佩之情了。
只因12岁那年正在读小学的她,父亲突然被打成“右派”,此后,“政审不合格”问题就形影相随地一直羁绊着她。带来的不只是境遇的灾难,更为可怕的是心灵上的戕害,无所不在的压抑、窒息和蹂躏。还是小学生的梅洁,便遭受同学们的白眼、唾骂、污辱性地喊叫,心灵上受到极大的刺激和伤害。最想上学的她又最怕上学,每天都怯怯地向学校移动着恐惧的脚步。人世的温暖与她隔绝了,一颗稚嫩的心被久久地包围在冬日的严寒和社会的歧视中;
伴随而来的,使她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便是要不断面对“政审问题”的关口,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整个青少年时代都一直在经受她个人无可改变的家庭出身的审查而难以过关的风险。梅洁的额头上打下了耻辱的印记。但她并不甘于忍受,始终在苦苦奋力地抗争着,每一次挣脱都是借助于自己格外优异的表现和学习成绩,在好心的老师和哥哥的帮助下才侥幸过关,争取到新的学习机会。每当升到高一级学校,都是她命运中一次盛大的节日;
中学及至大学时期梅洁常常到垃圾堆中捡拾同学们扔掉的旧鞋穿;
物质的贫困实乃穷人所共有,唯独精神和人格上的虐杀令这个可怜巴巴的女孩儿备受折磨。辛辛苦苦搞勤工俭学为班上养的兔子,只因动物间彼此撕咬而死掉了一只,便愣说是小梅洁故意搞破坏所为,非但要赔偿,还要在全班遭批判;
梅洁中学时期不止一次地在课堂上被剥夺听课的权利,而要到教室后面面对墙壁去阅读同学们写给她的批判稿。十多岁的她已经是罪名累累了。生命之轻,压迫之重,受难的梅洁多么渴望自由、平等、公正这些神圣的字眼;
……
梅洁是在恐惧中长大的,梅洁是在枯井般的干涸中奋力挣扎的,梅洁是在一连串的悲剧中体验人生,认识世界的。
读了《河边的寓言》,我豁然醒悟到,数十年后梅洁何以会坚定地选择西部女童教育的题材,创作出《创世纪情愫》这样一部大书。莫非是从遥远的童年时代便隐喻了这样一种必然?无论怎样,这终归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生命现象。
(《河边的寓言》,梅洁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