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位研究中国文化的美国诗人

2002-08-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徐齐平 我有话说
在20世纪美国文学中,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一位负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个在美国当代历史中颇有争议的人物。

他爱好语言文字,始于中学时代。这一爱好到了他的硕士生研究生阶段,成了他研究法语、古英语、拉丁语的动力。后来,他致力于世界文明与文化历史的探索与研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1908年,他到了欧洲。在离开美国之前,他曾在一所大学任教。可是,由于他不合乎时势,工作不到6个月,便被解除了职务。此后,庞德在欧洲生活和工作了约40年。在他离开美国到了伦敦以后,他与文学界人士交往密切,曾担任过著名爱尔兰诗人W.B.叶芝的秘书,他热情地帮助过不少作家,T.S.艾略特、詹姆士·乔伊斯等人都是他的知心朋友。在诗歌创作中,他是“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提出了“创新”的口号(Make it new)。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侨居意大利,接受了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的一些观点,为当时的意大利政府服务,在电台的英语广播中多次攻击美国及其盟邦的军事行动,诋毁犹太人种。他对美国士兵说,美国政府才是他们的真正敌人。战争结束后,他成了战俘,以“叛国罪”被押回美国受审。后经朋友们的积极相助,法院接受四位医生的诊断,认为他“精神不正常,不宜”受审,监禁于狱中。在1946年至1958年囚禁期间,他继续从事诗歌创作,研究中国历史文明。

早在年轻时期,庞德便对中国古诗有极大兴趣。1915年,他出版了中国古诗的英语译本,题名为《中国》,收集并翻译了17首诗篇,大部分是李白的作品,此外还有古诗《青青河边草》等。在他的《华夏》译诗集的扉页上,有一段简短的注解,说明他的译作是以厄内斯特·弗诺罗塞(Ernest Fenollosa)的笔记以及莫列(Mori)和埃列伽(Ariga)两位教授的解释为根据的。弗诺罗塞是美国的一位研究东方文学与艺术的先驱,曾在日本从事教学工作约12年,回到美国以后,任波士顿博物馆馆长。

显然,庞德通过中介翻译中国古诗,其译作与原文的出入之处在所难免。比如李白的《长干行》成了英语中的《水路商人的妻子——一封信》;他给我国古诗《青青河边草》所加的英文标题是《美丽的梳妆台》。他的译作充分反映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也强烈地表明了他的执着精神和良苦用心。

庞德从翻译中国古诗开始,进而研究中国的古代文明和儒学思想。他的孜孜不倦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体现在他的《诗章》中,进入了他的诗行,一笔一划地写成的工整的方块字被镶嵌在他的诗篇中,同时又以罗马拼音字符的形式出现在诗句中,如“尧”、“舜”、“禹”、“正名”等。请看下面他写的诗行:

YAO like the sun and rain, Saw what star is at solstice Saw what star marks mid summer.

(大意是):

尧像雨和太阳, 知道什么星星的位置在二至点上, 知道什么星星表示着仲夏时节

庞德敏锐地注意到儒学对于中国历史中各个朝代兴衰的作用,把《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翻译成英语,他的译文的字字句句体现着他对儒学的研究与理解,向全世界传播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