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势凶猛的扩招浪潮导致高校校园问题多多:住宿紧张、教室紧张、师资紧张、实验设备紧张……,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燃眉之急,任何一个问题都足以使学校焦头烂额。迫于无奈的校领导按下葫芦浮起瓢,只好忍痛将似乎一时半会儿还出不了大麻烦的事情暂搁一旁,图书馆一份又一份告急报告往往就这样被置之高阁。特别是在经济实力单薄、科研状况相对落后的地方高校,图书馆的问题一般都是“二线”、“三线”问题。
那么结果怎样呢?
首先是每天大批量学生涌进图书馆,却找不到所需之书。据笔者了解,各地方高校图书馆因经费所限,一般图书每种购置量大约为3—5本。以5本计算,如果在校生达到一万,每本书每位同学只读一天,大家都读一读,最快也要5年时间。同样为经费所限,许多地方高校图书馆各类期刊也只能订购单本,以孤零零一册期刊面对万余读者,很可以令人明白什么叫杯水车薪。屋漏偏逢连阴雨,去年外文期刊翻着跟头涨价,不少高校图书馆长已经连哭的感觉都找不到了。A省某高校三年前学生总数3000余人,馆藏图书50余万册,3年扩招之后,学生总数达万人以上,馆藏图书却只增加了10余万册。不过这还是好的。同在该省,另一地方高校为增加图书总量迎接检查,竟以2折、3折价格购进大量并无学术价值的压仓图书,上百万资金要是听个响倒也罢了,可怜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得分编、上架,忙前忙后都是无用功。今年暑假,一位地方高校图书馆长一脸无奈地对我说:“基本库里就像被扫荡一样,能看的书都借光了……”
其次是阅览座位的极度紧张。许多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就是大厅里摆满桌椅。昏暗的灯光下,学子们埋头苦读。我曾质问一位馆长为什么不在阅览室增加座位,他无言地将我带进一间特大的阅览室,少说也有600平方米。一进门,只觉一股浊气迎面扑来,阅览室里桌椅、学生的密度均令人难以想象。不少学生趴在桌上睡觉。我知道,不是他们不读书,实在是阅览室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所致。出门时有工作人员诉苦,他们的工作时间一再延长,图书馆早上开门时间是6点30分。“不这样不行,大门玻璃挤坏两块了,东西是小事,万一挤坏学生,可怎么得了?”
其实工作人员增加的工作量是全方位的。各地方高校图书馆藏书破损速度都是空前的。本来就缺少的图书在学生手上不停地周转,新书很快变成破书。工作人员只好先用胶水粘,再用绳子钉,但还是阻止不了它们很快变成“烂菜合子”。学生借不到想看的书心里有气,工作人员看到新书很快变成旧书心疼不已,读者与工作人员的矛盾时有发生。据说一所高校图书馆为避免工作人员与学生的冲突还专门设立了“委屈奖”,工作人员却十分委屈地问馆长:“我们是不是不算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