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早在1994年,马丽华在《走过西藏》一书的自序中就谈到,“这种想要结束的感觉似乎自前年就已萌动,其实远没有完成,即使已多次去过的熟悉的地方,由于准备不够,难以成书。例如拟想中的《藏东红山脉》。”
马丽华对记者说,《藏东红山脉》写的是西藏东部横断山脉中的昌都地区,这个地区自然山川雄奇,历史人文丰厚,以往有人虽曾零星写过,但比较完整地以文学形式反映它的文学作品,这本《藏东红山脉》算是第一本吧。采访时间跨越了几个历史时段,从1978到2001长达二十三年,先后六次往返。以各种由头和专题的访问,直到去年那一次比较全面的考察,是因地区方面邀请,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把十一个县重新走遍。这次利用冬季休假写了两、三个月,因为是回内地写作,带的是二十多年间历次去昌都的笔记本和日记本,还有从各县搜集的资料等等。自认为这本书写得比较扎实,描述了这一地区古往今来方方面面。从地理环境到历史人事无不神奇,犹如书名所体现的那样惊心动魄——恐龙族群生存其间的白垩-侏罗纪湿热环境,已高耸为白雪覆盖下的殷红山脉,术语称为“藏东红层”,具有观赏和科研双重价值,科学家们已建议将之设计为国家地质公园。
马丽华回顾多年创作历程时深有感触,她说她已重复地走遍了西藏各地,在已出版的十六本书中,涉及到相关西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一个人可能及达的多种领域;说她的“复述”已进行得差不多了,把《藏东红山脉》确认为西藏纪实文学的封笔之作,就是为了促使自己向文学新领域开掘:已经收获了足够的谷穗,不满足于粗加工为爆米花,而是要把它酿制成酒。
不仅是《藏东红山脉》,马丽华今年一举推出五本新书。除了社科版这套“作品系列”中的《苦难旅程》、《十年藏北》和《西藏文化旅人》外,还有江苏美术出版社的《老拉萨·圣城暮色》等,可视为某些体裁的阶段性结束。这次来鲁院学习,马丽华意在完成一个转折和提升,向着自己的文学理想再迈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