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川端康成求人荐“诺”奖

2002-10-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杨建民 我有话说

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世界各国文学家来说,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可惜的是,诺贝尔奖不接受自我推荐。即使是最为出色的文学家,自我感觉再好,也无法嚷嚷着应当给自己发奖金;但是,由于该奖的巨大诱惑,作家虽不便自荐,却忍不住暗示甚至明示或请求一下他人,让别人来推荐自己获奖,这倒是一件可以领会却有点味道的事。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其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数年,就干过这样的事情。他求的人,是日本另一位有名作家三岛由纪夫。

川端康成与三岛由纪夫的接触,时间是很早的。1945年,年青的三岛由纪夫已在杂志上发表了一些作品,为求进步和高人指点,他让编辑将自己的作品寄给当时已名满日本的川端康成,得到了川端表示赞赏的回函。1946年,正在大学读书的三岛由纪夫有了拜访川端的强烈念头。他于1月14日直接寄函川端,希望能有机会采访。在信中,三岛由纪夫述说了自己对文学的一些困惑:“现在,文学的不朽性、不变性、恒常性和文学的新与旧混杂在一起……”

后来川端康成接受了三岛由纪夫的访问,并将三岛的一篇名为《烟草》的作品推荐给了《人间》杂志。这篇小说的发表,大约可以看作三岛正式步入文坛的标识,所以,川端与三岛由纪夫,便有了几乎师长与弟子之谊。有了一些接触之后,川端曾对三岛由纪夫鼓励说:不妨试着写一部200来页稿纸的东西,怎么样?后来三岛写出一部《盗贼》,经过了川端的直接指导,还得到川端写出序言的热切鼓励。

大约见到三岛由纪夫对自己作品的挚爱,川端康成曾请三岛对自己的“抒情歌”写一点评论。当时年仅21岁的三岛由纪夫虽诚惶诚恐,但仍写出《关于川端氏的抒情歌》一文表达看法。1949年,三岛发表长篇小说《虚伪的告白》,一举奠定了他在文坛的位置。1950年,国际笔会大会在爱丁堡召开,邀川端康成为正式代表前往参加。川端想到了三岛由纪夫,因为在年轻作家发展之初,扩大视域很有必要,故致函约三岛由纪夫“还是尽早去欧洲看看才好。”三岛后来因经济等方面问题没有随同前往,但对川端的关切十分感动。

渐渐,出版社也约三岛由纪夫为川端康成的作品写评论了。1950年,新潮文库出版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就请三岛为该书评论。川端康成对三岛由纪夫,也确如师长待弟子的培养,不遗余力。1954年,在川端康成力荐下,三岛由纪夫的《潮骚》获得了第一届新潮文学奖,这部作品后来被翻译成外文,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对于川端的关心,三岛由纪夫本人及全家亦非常感怀。1958年川端康成因病住院,三岛与父母亲商议后,对住院所需的大到被褥毛毯,小到抹布、铁皮水桶,甚至旧报纸之类写了几大页,这种世俗的关心是琐细的,但却透出真诚的挚爱。

因此,川端对三岛由纪夫有一些郑重的托嘱,包括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推荐。1961年5月,川端康成在一封信中,认真请三岛由纪夫为自己获诺贝尔文学奖写一份“推荐文”。信中这样写道:

“平日里总是给你添麻烦,真是过意不去。照例诺贝尔文学奖之事,倘若只是发一封电报,对方方面面都是不负责任的(尽管没有什么希望),因而想请你写一份非常简单的推荐文,然后附上其它必要的资料,并译为英文或法文,再寄送给皇家文学院。”

求别人推荐自己获奖,这实在是件很别扭的事。所以尽管与三岛由纪夫交谊很深,川端康成仍很为难地在信中说:以上诸事,就厚着脸皮拜托你了。

接到川端康成的信时,三岛由纪夫虽然在国内已有了相当的名气,但瑞典皇家文学院认不认你这个帐,他当然没有什么把握,他甚至害怕自己这样做了,对川端的获奖也许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如师长一般的川端的托嘱,他首先应当完成。他立即用英文拟出一篇非常认真而推崇的推荐书:

川端的作品里,纤细连接着强韧,优雅与人性深渊的意识互挽着手。在其明晰之中,隐含着不见底的悲哀,尽管属于现代,中世日本修道僧的孤独哲学却呼吸于其间。他对用语的选择,显示出现代日语极致的精妙,以及微妙的震颤和战栗的感受性。他的独特文体,是少女的无垢,是老年那令人惧怕的嫌人癖,若不迅速果敢地抽出对象的本质,以达到完美的表现,则绝不罢休。

因着极度的简洁,象征主义者与生俱来的深沉含蓄的简洁,他的作品篇幅短小,而且在有限的纸面上,能够深入、广泛地成功描述人性的诸多层面。对于现代日本的众多作家而言,传统的要求和意欲树立新文学的愿望,几乎是相悖而不可能的两难窘境,而川端却凭借诗人的直观,轻易地超越这个矛盾,将这两者综合在一起。从其青年时期直至现在,川端那为之向往的主题始终如一。人的本源性孤独,与爱的闪烁的瞬间被窥见的不灭的美这种对比性主题——恰如电光的一闪,瞬间映现出黑夜里的树木和花儿一般。

能够推荐这个较之任何日本作家更适合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使我从心底暗自感到荣耀。

这篇推荐文,极有深度地指出川端康成小说的独具风格,同时也指出川端连接传统和现代的重要意义,当然,他也为川端没有较大部头的著作做了解说,也极有风度和分寸地认为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中最应该的获奖者。

当然,我们不知道三岛由纪夫的这份推荐函对瑞典皇家文学院的评委们起到了什么作用,因为川端康成没有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迟至7年后的1968年,川端康成才因其“高超的叙事文学,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了这项举世瞩目的大奖。圆了自己早已存有向往之心的辉煌梦想。

当然,川端对于三岛由纪夫,也是极为倚重的。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两年后的1970年,三岛由纪夫在写毕自己的多卷本长篇《丰饶之海》后,于11月剖腹自杀。川端亲自主持葬礼,说三岛的精神仍“活在许多人心中,并将载入史册。”两年之后的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逗子的玛丽娜公寓含煤气管自杀。与三岛由纪夫同样,走的是自觉结束生命的方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