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太行山的放飞

2002-10-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郑桂兰 我有话说
太行之子王韵涵,在不经意间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相识之初便听说他在酝酿出书,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后来他送来了《心窗独语》书稿,当我们细细品读之后,便被其隽永流畅、富于哲思的文章深深的吸引了。

从“本体论”和“流变论”上说,韵涵的作品既有对山西文学——山药蛋派的继承,对家乡、对矿山的情衷;也有对外部文学式样的吸纳,充溢着紫罗兰的温馨和郁金香的馥郁。韵涵对山川的赞美,对环境的关爱,流露出对自然的忧患意识。他的散文是介于传统散文和散文诗歌之间的一种“诗意散文”。其行文朴素,没有诗句,更无矫情,但字里行间却蕴涵诗意,整部作品无处不在抒“情”:有生产队、矿山、海南、善陀的人情;有西双版纳、石圪节、上党的风情;有唐王朝、晋商的世情;有戴安娜、爱得华的爱情;有对祖辈父母的亲情;有同学、同事的友情;有对花鸟虫鱼的奇情。

韵涵的创作过程是从生活出发,犹如小溪到江湖,继之奔向大海一般。他的创作视角是从点向线辐射,再把线扫描成面;由村庄的虫、鸟、断垣的平凡写到矿山树的伟岸、煤的沧桑、人的淳朴;再把笔伸到山川壮丽,乃至于宇宙永恒。他创作的“取景器”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升华到看山非山、看水非水,最后定格在山水的灵性之中。从乡愁、矿愁到情缘、世风、磨石厉出了其成熟的艺术人格。禅到了庄子梦蝶般的那种“乘心以游乐”的境界。

2001年中秋,韵涵诚邀我们到山西看看。我们从晋北南下,瞻五台文殊,叹晋商之雄,住平遥古城,观壶口之奇,到关公故里朝圣,最后到达韵涵工作、生活的长治地区——石圪节煤矿。这里是连绵的山丘,曲径通幽的道路,通向一个个“黑色的山包”,这就是孕育他锦绣文章的“黑海”吗?我们为之震撼。十几年的煤海生涯,让他读懂了煤炭燃烧自我的闪光灵魂,也燃起了他的创作激情。他远离繁华物欲,笔耕不辍,释放着他对人生的感悟,谱写着他生命的牧歌。

文如其人,韵涵敦厚朴实的外表给人以稳重感,他待人真诚、厚道,在同事、朋友中受到广泛赞誉。正是以这种稳重,他踏踏实实地踩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个长着思想羽翼的人从“心窗”中放飞,他仿佛飞得很沉重,因为那是一双“巨翼”。我们深知溪流离源头越远就越汹涌澎湃,飞鸟只要热爱飞翔,再沉重的翅膀也会飞高飞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