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人类活动的地球,表面积71%被海洋覆盖着。人类的起源、生存与发展,都同海洋紧密相联。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来源于海洋,现有地球上的各类生命包括人类都是原始生命的后裔及发展。海洋是交通的要道,至今,海上运输量仍占全球货运量的60%以上。海洋是资源宝库,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水、生物、矿物、能源等,远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是人类未来的希望。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短缺或枯竭,人类逐渐把发展的重心转向占地球面积71%而且未开发利用的海洋,海洋开发利用中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的可持续利用,而且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大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种种危机,这已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
一本叫做《海洋的末日——全球海洋危机亲历记》,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切。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科林·伍达德,他是有关全球事务的著名记者。联合国基金会总裁蒂莫西·E·沃思评价他说:“科林·伍达德为我们提供了如此重要的全球性的观点,即:在21世纪里最重要的是环境问题,指出海洋的危机不仅有助于拯救世界,而且也有助于拯救我们人类自己。”
本书极有科学价值,作者费时一年半实地考察了世界上的各大海洋,从迷雾深锁的北大西洋到富饶的海湾,从加勒比海岛温暖的海滩、赤道太平洋到寒冷的南极冰蚀地区,采访渔民、科学家、政府官员、潜水员、水手等,作了大量第一手调查研究,为我们讲述了海洋生态系统如何遭受破坏和海洋生物濒于灭绝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故事。其中,最令人惊骇不已的是,黑海生态系统业已崩溃和纽芬兰大浅滩鳕渔场遭受毁灭性打击,伯利兹蔚为奇观的珊瑚礁死亡消失等。曾经是那么生机无限和富饶无比的海洋由于人类贪婪、自私和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面临严重危机,大片海洋纷纷走向末路。许多渔场过度捕捞,对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群造成或多或少的永久性的伤害,同时又伤害渔民社区,而且捕捞过程往往会伤害海洋环境。以拖网渔船为例,它拖着沉重鱼网刮过海床,许多地方超过一年一次,将海底的海绵、珊瑚、海苔和以海水中悬浮物为食的海底生物一网打尽。海床破坏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变,进而影响渔场的生产率。此外,每年数以亿计的含有大量化学元素的废水和农业用水径流的营养物质形成了海洋的“死亡区”——大西洋水域和墨西哥湾,水底区域由于含氧量过少致使鱼虾无法存活。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同时,我国对海洋的依赖性日益加深,已经到了离开海洋就无法生存和发展的地步。比如,我们的燃料天然气和石油部分,我们的食物鱼类等都来自海洋,我们的贸易运输……然而,我们又是如何对待海洋的呢?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无序、无度、无偿等现象屡有发生,致使海洋资源大量被破坏,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近海局部海域生态环境恶化,海岸侵蚀、近岸低洼地区盐渍化、港湾淤积、海岸围垦致使海岸平直化,对海洋渔业资源和近海生态系统破坏在不断加剧。
本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意义自非同一般。它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海域严重危机的认识,改变我国国民海洋知识匮乏的现状,唤醒各界人士对我国海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这是一本探索并揭示濒危海洋的令人着迷的著作,对地球上的每一个公民来说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必读书,尤其对于相关的学者、政府决策者,都颇具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在这里,我们借用《人口爆炸》作者保罗·R·埃利希的话,“人们需要认识人类困境本身所具有的严重性和多面性的特征。这正是《海洋的末日》做出的重大的贡献。”大海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地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奉献给了人类。只要我们善待海洋,海洋的末日未必能真的到来。
(科林·伍达德著:《海洋的末日》,戴星翼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