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现之旅”艺术之花

2002-10-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谭宝全 我有话说

作为“发现之旅”丛书的执行编辑之一,近来我不时接到素不相识的读者来信来电询问详情,这着实使我惊讶不已。后来听说有家书店的营业员反映,要在近年上市的图书中选出读者最喜欢翻阅的一种丛书,那肯定非“发现之旅”莫属。由此我才“恍然大悟”。

自从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的首批“发现之旅”一炮打响,集团分配上海译文出版社也出五种,恰由我当责编。但由于其装帧考究,印刷精美,价格略贵,不少同行都担心其销路会否看好。然而,这五种书一上市,凡见到的读者都情不自禁地为其诱人的封面和装帧所深深吸引,一旦捧之翻阅,即感到其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以致爱不释手。

五种书中,目前当红非之莫属的乃是《毕加索:新画派的宗师》。这显然与毕加索近来又成了新闻人物相关:一件事是,前不久举行的广州少儿临摹毕加索版画创作大赛的《大师画,我也画》,在参赛作品中有约三分之一是临摹毕加索的裸画,引起争议。一些家长认为这种作品不太适合孩子临摹;另一些家长则认为这是接触真正的艺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对他们正确对待“性”也会有所帮助。另一件事是,某市举办《毕加索画展》,一本留言薄上竟然留下一个中学生写下的一行赫然大字——“毕加索是个大流氓”。这无非指他的一些画作表现了裸体,而这些变形的裸体恰恰表现着科学的真实和深刻的主题。不少中小学生不知道毕加索的价值,不具备欣赏人体美的素质,而居然把他看成是“流氓”,这恰恰暴露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严重缺陷。由此,奉劝老师与家长很有必要给孩子们看一下《毕加索——新画派的宗师》。该书既细腻地描述了他的爱情与友情,又着重刻画他的创作过程,如何不断自我挑战,锐意创新,成为举世嘱目的艺术宗师。细读之,就可深感,毕加索早已成为天才的同义词。

同类题材的《罗丹——激情的形体思想家》也一样引人注目。法国雕塑家罗丹的《美术论》是近代西方艺术界较有影响的一本著作。我国在解放前曾有译本问世,颇为畅销,在“文革”后又改名《罗丹艺术论》重译并校订出版,竟供不应求,十分抢手。那些渴望要详细了解这个艺术大师生平的读者看一下这本书,就会发现这本书文笔清新流畅,加之又配以罗丹的彩色雕塑作品,犹如锦上添花,使人大饱眼福。

我编辑的另三种书籍均属音乐类,我发现中老年读者喜欢《莫扎特——乐神的爱子》,因为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是世界级的音乐家,与贝多芬一样,全世界每分钟都有地方在播送他的音乐,演奏他的作品。爱因斯坦对“死亡意味着什么?”的与众不同的回答是:“死亡就是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音乐啦!”由此,听莫扎特音乐,无疑最好相伴细读这本书,通过该书抒情般的语言去追溯这个伟大音乐天才的踪迹,这简直就是一种高雅无比的文艺欣赏。

另一本《巴赫——世人称颂的乐长》,记得前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音乐会上演奏过他的作品。然而,这个具有惊人的天才、又有平常人的朴实刻苦的音乐家,与他同时代的人只把他看作是才华横溢的管风琴师,后人又将他遗忘近一个世纪,以致我们对他也知之不多。本书描述了他完全为音乐奉献的一生,这是在历史上留下神圣超凡印迹的一生。歌德讲过一句关于巴赫的音乐的惊人妙语:“这正是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与自己的交谈。”这句话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读该书即可使人身临其境体会之。

当然,青年音乐爱好者最最钟情的是《摇滚年代》,一些耳熟能详的词汇,诸如:“猫王”、“黑人节奏布鲁斯”、“西部乡村音乐”、“摇滚乐”、“甲壳虫”、“朋克”、“重金属”……简直一个词就可引出一个动人的故事,难怪,一位时尚杂志的青年女记者从我展示的五本书中会独独看中这本书。

(“发现之旅”丛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