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长期石沉大海,40年以后才被注意。所以他在1991年诺贝尔获奖演说中,感慨万千地说:“只要能在有生之年指望最终看到他的正确观点被接受,那么,他就一定能够心满意足了。”幸亏科斯活得足够长,在81岁时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接受,科斯是幸运的,但还有很多人望眼欲穿,抱撼终生。在知识领域里,鱼龙混杂需要甄别,尘封珍宝需要扬拂,良莠不齐需要择取,埋没金子需要挖掘,学以传存,学以传名。那些知识的传播者,同样是文化使者,文化功臣。
正当我们翘首以盼知识精萃的时候,我们有幸看到由全国30余位知名学者组成编委,张文显教授主编的《中国法学精萃》,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这些知名学者的努力,正是上述思想的具体贯彻,身体力行,他们从事了一件大事,正如《丛书》总主编序言所说:“法治是治国安邦的大政国是,是全球大势和时代主题,也是人类智慧聚焦之所在。在步入法治社会的当代中国,法学日益成为一门显学,每年发表的法学作品数以万计。法律是时代精神精华的确认,法治是时代精神精华的贯彻,法学是时代精神精华的写照。法学必须是精华,只有精华才配称为法学,只有法学精典著作才是供人解读的真正的法学文本。人们希望快捷地找到其中那些真正有价值、有影响、堪称精典的作品。编选《中国法学精萃》系列丛书即是出于此种考虑。”所言极是。
《法学精萃》是一面镜子,反映了法学的整个面貌,一叶知秋,以一当百;是一个窗口,了望法学的高远角度,旨高意远,“一览众山小”;是一个聚宝盆,把散落的法学珍宝聚集起来,汇成法学的宝库,思想的渊源;是一双慧眼,把法学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些精萃法学者,是大海捞针,遍尝百草,利学利人,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