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庆公告函中不难分析其中的端倪,不但这群校友被忽视了,就是那些符合条件的校友,母校也会分等级、划类别,从中筛选回函对象、安排接待规格、组织回校参观。
学校好像也并无过错。既然是庆祝,虽不能说歌功颂德,但学生功成名就,能为母校增光添彩,也并不过分。作为校友,有财者,为学校增加硬件设施;有学问者,使学校声名远扬;身居高位者,昭示学校育才有方。
然而,校庆的目的是继往开来,开创学校的更大辉煌。因此,就不能忘记那些普普通通的校友,他们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自己的青春、热情、汗水,母校留有他们的脚印、身影;也正因为他们工作、生活在四面八方,甚至遥远的山沟、偏僻的乡村,才使那里的人们知道母校的名字、感受到母校的恩泽。
尤其是对于那些走向迷途的校友,更不能另眼对待,弃之不顾。既然是母校,母亲怎会嫌弃失误的儿女;相反,母校更应有母亲般的胸怀,关注他们的行踪、时刻注视他们的成长。试想,当校庆来临时,母校给这些失去人生方向的校友一封有校长亲笔签名的邀请函、慰问函,他们的内心感受要远比那些省长校友、博导校友激动得多,对母校的情感会更浓烈、更持久。
学校既然是育人之地,就不会回避平凡、失败;相反,只有通过失败的案例,才能反思教育的不足,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大学,是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的圣地,更需关注每位校友,尤其是现在处于弱势群体中的昔日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