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发行部的于主任印证了这一消息。他提到,“专卖”这种销售方式在其他行业已相当普遍,但在图书发行行业,商务还算是开创了一种新的销售方式。其原因是不言而喻的:著名的品牌才具有建立专卖店的实力,这个实力包括企业的信誉度、品牌的感召力、产品的应用范围及售后服务质量等诸多因素,“专卖”还需高定价的商品来支撑。图书不具备单一商品的价格优势,但图书品种丰富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件商品价格低的不足。况且,出版社拥有明确的专业分工,某一类图书拥有特定读者群,从这一意义来说,图书专卖是应时而生的。而专卖店对出版社营销网络的构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扩大也是影响深远。
“图书专卖”这一新鲜事物是如何运作呢?据于主任介绍,首先,商务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过良好合作基础的书店,根据商务的出书规模,营业面积为200平方米的小型书店就合适了。出版社投入“商务印书馆”这一品牌,书店统一使用商务的馆标、社标,统一主色调为商务绿,统一布局风格,即在休闲中要体现书香氛围,在供书折扣和结款方式上商务给予一定的优惠,但专卖店在图书品种选择上必须只能销售商务的全品种图书,且社科学术著作要处于压倒性优势,以保证“专”的特色,而场地、运转资金和经营由专卖店负责。
书店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是保证它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诚然,“商务”的招牌历史悠久且信誉卓著,可是,在进货渠道上从整个出版界来进行选择,是否要比“图书专卖”的方式划算呢?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商务的第一个合作伙伴上海外文图书公司,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商务上海专卖店经理王伟民。
王经理认为,这是书业之间的竞争压力所致。一般书店要竞争得过书城,就不能走大而全的路子,要搞主题销售,在选点方面要深入,做精做透。书城太大,对读者而言,选书不一定方便。商务的书品种齐全,也上规模,有一定的市场和品牌效应,也有明确的读者群。他坚信自己的点没有选错。同时,他想对出版方提出建议,可否向书店提供实质性的优惠,在连锁店之间应横向搞一些业务交流和市场推广活动,以拉动销售。
王经理预测,图书专卖这种新生事物是市场发展的需要,“道路只能是越走越宽广”。只是单家图书专卖不会太普遍,今后的图书专卖应是朝联合体专卖发展。
据悉,上海专卖店合作前全年业务额约100万元左右,合作后达到了年3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