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盛世修典的文化感动

2003-01-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王泉根 我有话说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中华民族精神重现实,重今生,因而也就特别重视历史传统与来龙去脉。“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不是空泛虚化的符号,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在支撑着、印证着、感动着、张扬着的,其中的重要标志就是“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这些具有标志性、经典性、权威性的图书。很难设想,假如没有这一大批古人留给后人的文献典籍,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又将会如何?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值此世纪交替、人类进入新世纪之初,我们自然也应留给中国文化、留给后人一些值得欣慰的东西。正因有此想法,因而当我从2002年5月10日的《光明日报》上获悉皇皇1800册、总长度达70米、共计250万页的《续修四库全书》(以下简称《续修》)已经全部出版的消息时,内心充满了感动。我对这一浩大文化工程的倡导者、组织者、编修者、出版者以及经费投资者深表敬意。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中国文化的积累,中国历史的传承,中华民族血脉的延续。后人不会忘记他们,今人自然也应感谢他们。

《续修》是一项跨世纪的文化工程,始于1994年,终于2002年,历时8载,厥告竣工。遥想230年前的1772年,当清朝乾隆年间启动《四库全书》的编修工程时,那是由乾隆皇帝亲自下诏征书,由纪晓岚等任总纂官,作为“国家行为”投入的,因而无论证书、编修、出版等运作过程中的一切经费,自然都有国库保证,编修、出版者可以专心致志为书谋而不必为经费愁。《续修》共收书5213种,比之《四库全书》增加51%,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版《续修》则是另一种运作模式:国家不出钱,而由各参与单位自愿组合,各负其责,整个工程基本属于“民间运作”。事非经过不知难。如此浩大的出版项目,其间需要为组织编修队伍、协调图书征借、落实出版细节,特别是为筹措出版经费,克服多少困难?这不是我们这些局外人所能想像的。参与《续修》工程的方方面面人士,之所以能善始善终,排除万难,完成大业,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我们祖国文化有一种正确的理解,正确的态度,并付之切实的行动。这一态度就是《续修》工作委员会主任宋木文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主要依靠文字和文献的记载。把分散的文献资料汇集出版,这种对文明成果的整理与积累,其重大的成果往往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史的独特贡献。如果没有‘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没有《资治通鉴》、《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等一大批图书,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就难有今天这样的独特地位。”

类似于《续修》这样事关中国文化传承的大工程、大项目,涉及面广,费时久,所需经费投入多,十分需要得到有关方面的大力扶持与有效投入。盛世修志,盛世修典。身逢新世纪,国运昌盛,类似于《续修》这样的出版大项目自然会不断出现。我去北京展览馆参观第九届国际图书博览会时,有幸见到被誉为“文化长城”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展览。这套志书集中收入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人民口头创作并流传至今的各类民间文艺作品,按行政区划立卷,每省、自治区、直辖市各10卷,共300卷(台湾卷暂缺),共约450册,5亿字。分编为《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曲艺志》、《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等。我站在这套卷帙浩繁、印制精美的集成志书面前,内心的感动是难以言语的。这需要调动多少人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毯式的收集整理工作,才能完成这5亿字的艰巨工作量!这其中就有我们北师大中文系钟敬文教授的辛劳。钟老负责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包括神话、传说、动物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寓言等,总字数达4500万字。钟老生前为完成此志耗费了大量心血,同时他还对《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付诸了切实的关注与投入。钟老于2002年1月10日去世,享年100岁。钟老虽然不在人世了,但他作为“中国民俗之父”,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民间文化所做出的贡献与浸透其中的精神人格必将永存。正如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送的挽联所说:“故事谚语歌谣三套旷古集成字字满浸百岁学擘心血;忧国爱民研教四重荫今功德条条长铭千秋文坛汗青。”凡是对中国文化做出过贡献的人,无论功大功小,历史都不会遗忘。同样,辛勤投入于《续修》工作的人士,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

中华堂堂,民族皇皇,文物典章,辐射光芒。圣哲相传,代有辉光,文明古国,礼义名邦。天人合一,协和万邦。自强不息,雄踞东方。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建设,归根到底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对待祖国传统文化遗产,如同子女对待父母一样,自然应与旁人不一样。钱穆先生说研究本国历史者,应该对中国历史具有温情与敬意。对待我们祖国的文化传统,也应该如此,而绝不能以一种冷漠无情的态度视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为路人,第一需要积极继承,第二才是批评、创造、出新。如果动不动先来一番推倒、批判、抛弃,连基础都没有了,那还谈什么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应对自己祖国的文化传统与遗产具有一种发乎情性的爱。一个对祖国的文化传统抱一种冷漠甚至视为异己、陌路的人,不能说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