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小说真的是一些人批评影片的一个出气筒吗?
娱记对影片《英雄》的批评,是否反映张艺谋与陈凯歌的矛盾?
作家李冯如何看待批评?李冯亲自诉说小说中的精彩情节
《英雄》热映已有三周,票房早已过亿。而《英雄》的小说版权究竟如何为中国戏剧出版社争得,媒体数周来一直语焉不详。本周,记者从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探得谜底,中国戏剧出版社能争得《英雄》小说版权,全赖社长艾东与《英雄》的编剧之一王斌曾有同事之谊。
电影《英雄》上映以来,成千上万的观众争相观看,投资方能否收回投资,也已不再是众人关心的焦点。而对电影《英雄》,褒贬越来越多,传言也颇多离奇。褒贬之一是,电影没有故事,缺少情节;传言是,前一段对小说《英雄》的批评,反映了娱记圈内对张艺谋冷淡媒体的不满,以及娱记圈内“拥陈(凯歌)派”和“拥张(艺谋)派”的对立。另一方面,2003年1月4日在北京京丰宾馆举行的全国二渠道图书订货会上,以及1月9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小说《英雄》走势依然看好,关于《英雄》小说版权之争,再次成为业界和读者关注的一个话题。
就此,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了有关当事人,果然有许多内幕故事和惊人爆料抖出。
因为有张艺谋执掌导筒,有海外的巨额投资,《英雄》的小说发行当然也被人看好,《英雄》的小说版权,也自然成为出版社全力竞争的目标。此前,各媒体报道此事时,都千篇一律地称:“中国戏剧出版社经过艰苦努力,终于获得该书的出版权。”对版权获取详情,都语焉不详。
最早向中华读书报记者透露消息的是负责此书二渠道包销的“光明书架”方面。消息人士称,这次“中戏社”能拿到版权,其实并无悬念,不过就是一个人际关系而已。“中戏社”社长艾东与张艺谋的编剧之一王斌曾是同事,而王恰是获取版权的关键人物。此前许多出版社都或找到作者李冯,或找到导演张艺谋,但都没有找对门,因为二人都不享有《英雄》版权,《英雄》版权早已一揽子卖给了投资方、曾投资过影片《卧虎藏龙》的香港精英集团。
记者随后向王斌和艾东二人求证,事情果然如此,但并非毫无悬念。
王斌说,他和艾东曾在石家庄河北文联同事,“我这个人不交酒肉朋友,而艾东我觉得是可以信赖的”。“李冯和制片方对我比较信任,所以能谈成此事。当然最初我也观察了一段,不是马上就答应谁,这主要是怕让李冯吃亏。书要出得有档次,李冯也不能吃亏,这两条要保证。”
曾于1988年开始在石家庄当过《长城》杂志主编的艾东,曾与著名作家、《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及现任全国作协副主席铁凝在河北文联共过事,王斌在河北呆的时间不太长,他算是王斌比较好的一个朋友。“说《英雄》的版权获得,一点悬念没有,也不准确。”——王斌说,“去年有一段时间,有好几家单位都说自己拿到版权了——从这个角度讲,还是有悬念的。但是就在许多人声称自己拿到版权的时候,我们正在和人家进行实质性的谈判。这个时候我们也在担心,是不是版权已经被别人拿走了?”“开始我找到王斌,他说可能性不大。过了三四个月,到了电影制作的后期了,王斌又打电话给我,问对版权还有没有兴趣?经过就是这样。”
艾东说,最后能拿下来,也是“中戏社”给出的条件最高,就是版税12%,首印5万册。投资方认为,有个数字,出版社的压力大一点,就会努力去做。
2002年11月初,中国戏剧出版社与香港方面在深圳签订合同,《英雄》小说版定于12月7日上市。
很快,“光明书架”就介入此书的出版、制作、发行。由于对12月7日这一条,内地的“中戏社”和“光明书架”理解为这是发行、上市的最后期限,所以这边厢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半个月,书就出来了。没料想,投资方的本意是,希望书的发行与电影上映不要间隔太长,图书的发行只是电影的发行、宣传的一个环节,所以对小说提前上市有些许不悦。此事后经过沟通,双方达成谅解。
对此,“光明书架”的看法是,香港方面对内地图书市场不了解,如果按照他们的时间表,小说《英雄》肯定发不了现在这么好。“光明书架”总策划严平博士认为,作为一本电影书,小说《英雄》的营销还是比较成功的,一是书做得品相好,二是书出版的时机好,借着电影的声势,互相呼应。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一种说法,小说《英雄》是一些人攻击影片的一个出气筒,一些人一时无从指摘电影《英雄》就拿小说《英雄》说事。这是因为,一是有人认为张艺谋比较傲慢,冷淡乃至得罪媒体,一帮记者心里憋着要灭张;二是因为在娱记圈中,一直分“张(艺谋)派”和“陈(凯歌)派”,两派谁也不服谁。当时看过电影的人极少,先行出版的小说《英雄》就成了影片的象征,于是,不论是“陈派”还是被“得罪”的记者,要批电影《英雄》,要贬影片,就拿书说事了。
对此,作者李冯说他并没有听到类似的说法。而王斌对此反应比较强烈。他不认为是具体哪个导演的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在媒体。他说,媒体应该是社会的良心,是沟通信息的桥梁。“有一些自称影评家的记者,既没有知识分子的立场、品位,也没有普通大众的情感和趣味。我们欢迎健康的批评,不论是严厉的、还是温和的,但是对艺谋所说的‘隐隐的敌意’,我们只有付之一笑。”
中国戏剧出版社和“光明书架”都认为,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很丰富的,而在电影中不能得以充分表现。一味批评电影没有故事,是不对的。
作者李冯的解释是,他搞创作,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是围绕一个原创故事来发展的,当然是其中更多地倾向电影。“在电影中,技术上有个难点,就是每个明星的戏份差不多,因为故事就是这样一个结构,这对我是个先天制约。大家觉得电影的故事情节不丰富,其实主要是觉得其中的感情戏不够解渴。这在小说中是有交待的。比如,第二个故事中,残剑冲铁桶阵,第一次是为飞雪殉情,在第三个故事中,残剑冲铁桶阵,是为了要阻止无名刺秦这个事,因为无名和飞雪一旦成功,就要去刺秦,残剑要从根上阻止这件事。可是这些如果都在电影里讲清楚,恐怕是容纳不下的。”“电影《英雄》更侧重视觉,而小说可以讲述得层次多一些,细致一些。”
对于已有的一些针对《英雄》电影及小说的批评,李冯说,东西写出来了,人家说好说坏,都是正常的,说好说坏,都说得通。他说,他认同张艺谋的英雄定义:英雄是胸怀天下的人。
据了解,在电影《英雄》上映以来,小说《英雄》的销售稍有下降。严平认为,现在盗版《英雄》遍地开花,也使正版的发行受到很大冲击。艾东则认为,小说《英雄》还是按文学书做的,按小说做的,与明星书不同,是常销书。“现在大家的眼光都被电影吸引过去了,电影映过之后,还是会有人来买书的。下一步书是不是会滞销?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小说中毕竟有电影中没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