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别拿鲁迅作品开玩笑

2003-01-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钱振纲 我有话说
久不进剧场了,因朋友送了一张票,昨天晚上(1月10日)在北京东城的北兵马司剧场看了一次戏,剧名是《故事新编》。剧报上说,演出文本选自鲁迅小说《故事新编》。

舞台中间是一堆碎石块,两边各排列着几个烤红薯的炉子,右前方还堆了一堆蜂窝煤。演出开始后,剧场先是黑了一阵,然后便在碎石堆上出现了八九个穿着灰色便服的演员,(其中两个是女的)各自嚷嚷,可谓是众声喧哗。但也能听清几句,好像是《出关》里老子的话:“道可道,非常道……”一会儿,一个朗诵《铸剑》的演员的声音占了上风:“尺儿,一交子时,你就是十六了……”同时就有一对男女演员在舞台正前方做着互相纠缠的形体动作。但不久又有人快速地嘟囔着《理水》里的话语,大意是:“你知道大禹吗?禹是鲧的儿子……鲧不能治水,禹也不能,这就是遗传学……”后来又有一个唱功很好的演员半念半唱着《奔月》中夷羿的台词。大意是走了好远,但只有乌鸦,没有别的猎物可打,求嫦娥原谅。而一个女演员(算是嫦娥)这时却已乘着升降机上了半空,并且抽着香烟,吐着烟圈儿。表演羿的演员就做了不少武打动作,唱京戏,念京白,表示要射下月亮。在演出当中,有时一个演员在说,另外的演员则在吃烤红薯,或听或笑。

鲁迅的《故事新编》我是比较熟悉的,本来带着很大的兴趣去看戏,结果却感到非常乏味。整个剧作演出的时间不过一个小时多一点儿,我却几次差一点睡着了。

鲁迅的原作思想深刻,艺术上也很有特点。将其搬上舞台,无论是忠实于原著的移植,或是别有匠意的创新,只要是认真的、有水平的改编,我认为都不应当是现在这个样子。鲁迅的《故事新编》里有八篇小说。剧作名为《故事新编》,实际上却只朗诵了《铸剑》的大部分内容,《理水》的一部分内容,表演了《奔月》的一个片断,其余的作品只能听到其中的只言片语。整个剧作看下来,原著的故事情节被弄得支离破碎,思想完全体会不到,艺术上的特点也丧失净尽。

改编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想大概是要进行舞台艺术的新探索吧。剧作将话剧、舞剧、戏曲的不同表演方式杂糅在一起,造出了一种四不像的新剧种。虽然戏票上写的是“话剧”,也是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的,但我认为称其为“杂烩剧”更为适当,这就是剧报上所谓的“舞台大餐”吧。这不失为一种艺术探索,虽然是否能够成功还要等待时间的检验。但剧作的“探索”还不止于此,还在于整个剧作采取了一种极度的间离效果和闹剧气氛相结合的戏剧形式。这种戏剧形式不仅是反现实主义戏剧传统和浪漫主义戏剧传统的,甚至可以说是反戏剧本身的。因为它既消解了戏剧的情境和思想,也消解了戏剧的情感和趣味。它是排斥观众的,从而最终也会遭到观众的排斥。

戏剧家要进行探索是应该的,但要在了解艺术和戏剧的本质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只能是胡闹。如果有观众愿意出钱去捧场,胡闹也不妨。但我希望不要拿鲁迅的作品开玩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