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乡绅的自然史

2003-01-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缪哲 我有话说
那时候的时间,还不是金钱,而是享受,修养,和自我发展的机会。怀特正是怀着尊严和不枉度生命的感觉,这样花去他的时间的。而在我们狼奔豕突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日子,已散如烟云  

我国的介绍《塞耳彭自然史》,或始于李广田1934年揭载于《大公报》的一篇短文,而吹捧最力的,却是周作人与叶灵凤,除有专文的介绍外,两人在谈其他的话题时,又多次牵连而及之,深致倾倒之意。叶60年代举列“当译而未译的书”时,也把《塞耳彭自然史》列为其中的一种,可知他的眷恋之深。但我不解的是,以叶的博物学知识,对英语的精熟,和汉语的笔力,为什么不操刀一割,却要等后来的“翻译好手与学贯中外的自然学家的合作”呢?说谦虚是可以的,若说后来人的学养与笔力,会胜过老一代人,故有“托末契于后生”的想法,那就是叶的不懂世故。文章之道,总是日趋于没落,后生是不可托的。

所以花城的秦颖先生约我译这一本书时,我很徨惑。盖译文的质量,早有叶灵凤悬下的尺度,比才量力,我不能符合。而退念太阳不出,不妨燃爝火,黄钟毁弃,自当鼓瓦釜;或用鲁迅先生谈翻译的话说,没有好苹果,就拿坏苹果救救急吧。于是就这么应承了下来。——这是译此书的缘起,下面说书。

自然史是西方一种书的门类,略与我国乡土志里记博物的部分相当,最早取这名目的,或是古罗马的普林尼吧。而名气最大者,乃是这一本《塞耳彭自然史》。它的作者名吉尔伯特·怀特,生活于18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安静、恬淡的人。在牛津受完古典教育后,便落户于老家——一个名叫“塞耳彭”的小村里,做了一名闲散的乡绅。照当时的诗人达斯廷·道伯逊的描述,乡绅的生活,大体是这样的:

他喜欢水车轮的吱吱叫, 他喜欢驻足歌唱的画眉, 他喜欢嗡嗡的蝇子 飞舞于他的桃树间, 他爱看落日的余辉 返照于爬满长春藤的果园的墙, 或歇一霎神,谛听远方 榉树林的布谷声。

也就是说,像是“羲皇上人”的生活。怀特专家、19世纪的格兰特·艾仑,是这一逝去的时代的钟情者,他在《塞耳彭自然史》的序言里写道:

“那时候的时间,还不是金钱,而是享受,修养,和自我发展的机会。怀特正是怀着尊严和不枉度生命的感觉,这样花去他的时间的。而在我们狼奔豕突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日子,已散如烟云。”这种话,我们读来,会感慨尤深的。

1767年,怀特闲来去伦敦,遇见了当时的一位有名的博物学家,托玛斯·本南德。在本南德的请求下,怀特将他对家乡虫鸟的目验之所得,以定期的通信的形式,报告给本南德。1768年,另一位兴趣芜杂的博物学家,即名“丹尼斯·巴云顿”的,也请怀特与他展开类似的通信。他与两人间的通信,计有10多年,但开始时,他是无心为文,“拉杂书来”的。但到了1784年,因别人的怂恿,他渐有了“刻一部稿”的意思(但“娶一个小”的绮念,是从未有过的;他甚而是终身未娶)。从此便整理他的书信,条贯,润色,补充;1789年,这两组信(约百余封)即以《塞耳彭自然史》的名字,付之“梨枣”了。

自那以来,《塞耳彭自然史》已印刷了数百版,是英国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书之一。它记虫,记鸟,记兽,都准确而详明,又栩栩然有性格。以前的自然史——如普林尼的——中的动物,也大都有“性格”,如鳄鱼吃人,总掉几颗伪善的眼泪等,但这一类事,是失于迂怪的,多少受过科学之淬砺的现代的读者,自不惬于这样的书。18世纪之后的自然史作家,记事又失于偏枯,以科学的名义,牺牲了趣味。怀特则不同。他生活于科学发轫的时代,重目验,不听耳食,信常识,不做玄谈;又因性格与文学的教养,能看出事实里的趣味;图鸟兽之形,状草木之态,他的笔力,也足以胜之。结果就是这本自然史的名著了。用周作人的话说,是“出版150年来流传不绝,收入各种从书中,老老小小,爱读不厌”。

周作人等读这一本书,只是读《尔雅》之“释鸟”“释虫”等篇的遗意,出于好奇和趣味而已,周虽称之为“科学小品”,但他所重的,恐怕如我一样,是“小品”,而不是“科学”;上世纪中叶以前,英美人读这书,也多取这样的态度。但下半叶后,生态运动发了迹,修家谱,攀祖宗,这一本闲人做的闲书,即不虞得了个“生态运动的先驱”之称,入了生态运动的“宗庙”。美国许多大学的生态研究的课程,又把它列为必读的经典。1996年,OUTSIDE杂志评选“影响世界的10本书”(从生态的角度),《塞耳彭自然史》列其一。但这些自封的后代,却是有忝乃祖的。所谓生态运动,以我的理解,无非是以人的利益出发,以为不善待虫鱼草木,人就该如何如何,这与当初的坑鱼害鸟以取利,在五十步与百步之间,都是私心的作祟而已。怀特的态度,乃是18世纪一个受过启蒙的基督徒的:动植物中,留有上帝经天纬地的手迹,博物家的本业,是从中发现他的智慧与完满。这态度是科学的,艺术的,也是宗教的。所谓科学的,是求得自然物中的上帝之真迹;所谓艺术的,是玩味上帝经纬万物的手段之巧;所谓宗教的,是因这“巧”而生的崇拜之情。这与功利的生态意识,既有道德不道德的区别,也有情趣不情趣的区别。

最后说“自然史”(natural history)这个名目。“史”者,是依年代的次序,记人事的变迁、制度之因革的。记天文、地理、动植等自然现象的书,汉语不称“史”,而称“志”、或“记”,如《汉书》的“地理志”、“天文志”,《益州方物记》等。英语的“史”(history),也有“对自然现象之系统的记录”的义项,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的名目,当初译作“自然志”就好了。但语言这东西,愿无所谓对错的,习惯就是一切。

周作人介绍《塞耳彭自然史》,开篇说:“《塞耳彭自然史》——这个名字一看有点生硬。”怎么个生硬呢?盖“史”者,是依年代的次序,记人事的变迁,制度之因革的。但翻开普林尼以来的每一本“自然史”,其中所记的,却无非鸟兽、虫鱼、草木等,略似乡土志里讲博物的部分。那所谓的“史”,又何所取义呢?

《塞耳彭自然史》,吉尔伯特·怀特著,缪哲译,花城出版社,2002年12月,29.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