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书法图书可分为3类:一是原碑、帖,分为普及本、宣纸和珂罗仿真本;二是原碑、帖的集字,包括单纯的技法介绍,是用来辅助创作的;三是工具书,包括红模书等;四是理论书,这种书是被很多出版社列为亏本书之列的。理论类图书的读者以专家、名家为主,也不排斥书法爱好者。记者采访了几家出版社,从中了解到书法图书目前的出版情况。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过《中国书法全集》(108卷)、“荣宝斋珍藏墨迹精选系列”中的《张瑞图西园雅集行书图记》、《黄慎草书》、《祝枝山草书真迹》等,都是被书法爱好者纳入珍藏之列的书法精品。最新推出的“经典名帖大家临系列”精选了中国历代书法大家最有影响的墨迹名帖,邀请全国在书法教学方面颇有成就的中青年书法家,从各自不同的艺术角度进行临摹和创作,以便广大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当代书法家是如何学习和借鉴古代书法经典作品的。此套丛帖还附有创作者的临摹创作随感,能使读者有更深的体会。
除了名家,在高等艺术院校任教的老师也被出版社看好。人民出版社推出“艺术教育丛书”(9本),自2000年开始做,《书法艺术教育》是其中一本,它把书法艺术的历史、教学联系在一起,目的是提高书法艺术教育的水平。作者是河北大学的韩盼山老师,他的书法有一定造诣,同时又有教学体验,了解学生心理和需要。此书既教给读者艺术上的知识,又让他们掌握书法学习的方法。
名家的碑帖图书,由于价位低、版本好受到读者青睐。浙江美术出版社的李编辑认为,中国的消费市场价格决定一切,所以他们开发的近50个品种都是中档层次。在开发碑帖类图书上,出版社着眼市场空白,挖掘市场上没有的古代名家的手卷,如他们的《文徵明行楷三种》等。古代名家的个人专辑可以使书法爱好者了解名家的全貌,为此他们推出了《中国法书精萃》(20册),更方便了学习者。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字实用大全》、浙江科技出版社的“跟我练硬笔书法丛书”,一直在读者中有较高的信誉度。“跟我练硬笔书法丛书”包括《王羲之行书》、《米芾行书》、《赵孟兆页行书》、《沙孟海行书》和《启功行书》5个分册。丛书采取一行原作(真迹复制),一行硬笔书法家的临写和一行空格(供自学者临习)的形式,并附有笔画要领、结构要领、运笔提示等临写基本知识和技法的介绍,便于读者了解、掌握行书书法艺术的真谛。
凡书和学校搭边、跟教材配套,一定会有市场,这已在出版社中形成共识。现在不仅初中、小学普及美术教育,高中、大中专非艺术院校也陆续开设美术欣赏课。大、中专美术教材和美术考前辅导图书出版发行迅猛上升。同时,艺术院校扩招促进了大、中专美术教材和美术考前辅导图书的出版发行,这是一个潜力非常大的市场。华夏出版社在这方面反应迅速,出手不凡,他们出版的“小学生定字系列教程”宣纸印刷,压到最低成本,使孩子们在练习书法的同时,还能对中国的文房四宝有所了解。作家出版社邀请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庞中华为小学生设计了一套卡通风格的练字教材丛书——《庞中华快乐练字》,书中讲授系统学习楷书的基本书写规律,从笔画、笔顺,到偏旁部首,到间架结构,使小学生练字循序渐进,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有提高,让学生们练出一手好字,这也是出版者与作者的最大心愿。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很多出版社在书法作品引进和输出上做文章,加快了中国书法与世界各地的交流发展。华夏出版社从日本引进《四体书法辞典》,还将引进《角川书道大辞典》、《日本现代书法大辞典》。书法缘自中国,如今再从国外引进,似乎令人难以接受。对此,华夏出版社的编辑解释说:“日本书法自20世纪60年代后兴盛,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第一步先引进国外好的东西,包括精美的形式,等条件成熟后,再把这块市场夺回来。”
更多的出版社瞄准了国外市场,比如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千字文》,在注释时采取英汉对照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书法图书的读者范围,对于韩国、日本等国家喜欢书法的外国学生,这本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传统的红模子中,也出现楷书了《千字文》、《百家姓》,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因为既能练习书法,又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人民出版社文化编辑室副主任柯尊全认为,书法首先是技术,其次才是艺术。书法理论图书的读者少,利润少,所以一般出版社不太愿意出版。1980年代书法理论著作比较红火,但现在很难发现像《技与道》那样对书法研究透彻、让人有所领悟的书。
湖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国书法构图艺术》,是中国书法研究院教授弘涛潜心6年,根据自己研究成果整理而成的。弘涛在论述中结合历代大师的法书作为范例,深入浅出地说明一个道理:书法艺术的意境来自构图。书法的审美与创作如果没有这种科学的方法论做指导,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部专著凝聚了弘涛在书法理论与实践中的总结与思考。他认为,书法构图学不仅是形式问题,而且是书法艺术的“化境”,是一种艺术的境界。这种思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思维的方式,对于把握中国书法的精髓至为重要。就理论而言,它具有指导书法实践的重要作用;就审美而言,它揭示了书法艺术深层的规律,为广大书法研究者、学习者解读书法艺术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1980年代起,出版界陆续推出了不少书法类读物,像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书法自学字帖》(9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墨迹大观》,《中国书法全集》等,在当时非常被看好。现在却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好书。很多出版资源被博物馆“卡”住,无法得以开发利用。
另外,书法图书选题撞车非常严重。柳公权、颜真卿等名家的作品被一而再地翻版,但是出版的很多书是值得商榷的。比如碑是黑底白色,在出版时变成白底黑字,而且用电脑修干净,这种做法是误人子弟的,因为学碑和学帖有不同的要求。浙江美术出版社的李编辑希望出版社能够多出版名家的个人专辑,多出版在文化积累上有价值的专业书法图书。
华夏出版社文化艺术编辑部主任冯涛认为集字帖也存在问题,比如集唐诗集古文,有的字缺了,就采用非原碑帖的字,他们计划出版重要碑帖技法书60种,集字60种;强调原碑帖的原法原味。冯涛说,我们的想法是,首先是社会效益,其次才是经济效益。书法在老年人中占有很大的市场,应该立足薄利常销,数量大、品种多、高品质、低价位、多层次。
书法之于中国人,就如足球之于巴西人,是普及化、大众化的。书法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出版人向记者反映,他们愿意通过出版书法作品做一些引导、倡导的工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