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题材大多是日常生活琐事,这好比是“水”。人们从这些日常生活琐事的描述中,就已经可以感到它杰出的思想艺术成就。然而,蕴藏在这些日常生活琐事之“水”下的,则更多、更令人叹服。
这里谈谈曹雪芹塑造薛宝钗这个形象时,在美学创造和人性发掘上达到的高度和深度。薛宝钗被看作是封建道德观念的代表,是与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等人对立的人物,是个不让人喜欢的形象,其实,曹雪芹塑造这个形象并不那么简单。作者为她所花的笔墨要比为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所花的少得多,但为塑造她所花的心思之多、用意之深,却更甚于他们。作者对她的塑造,尽管也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的描述来进行的,但却藏有很多“玄机”。薛宝钗雍容大方,而又不苟言笑;才学出众,城府很深,而又守朴若愚,绵里藏针;心性孤高,机敏过人,而又能随和处世,善于笼络人心,顾全大局。小小年纪,修身功夫如此之深。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她是个完美的淑女。即使在今天看来,她也有很多优点。可是,这个完美、理想的淑女却身有痼疾,久治不能断根。这是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时所藏的最大的玄机。《红楼梦》第七回写荣国府女大管家“周瑞家的”有事到薛宝钗母女的住处梨香院去,跟宝钗聊起来。周瑞家的对她说:“这有两三天也没见姑娘到那边逛逛去”,“那边”是指荣府贾母、贾宝玉住的地方。宝钗说:“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所以这两天没出屋子。”周瑞家的说:“姑娘到底有什么病根儿?也该趁早儿请个大夫来,好生开个方子,认真吃几剂,一势儿除了根才是。”宝钗说:“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和尚给了一个药方,所用的药材倒平常,但很难配。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夏天开的白荷花蕊、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各十二两,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跟药引子一起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白露这日的露水、霜降这日的霜、小雪这日的雪各十二钱调匀了,再加蜂蜜、白糖,做成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发病时,取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服下。这样难配的药,居然一、二年就配成了,叫“冷香丸”。
一部《红楼梦》,集中写薛宝钗的最长的一段文字,就是这第七回中的这段,近一千字。全书最长的一段集中描写薛宝钗的文字,却是说她的病,这大可玩味。作者安根伏线,读者要看了第四十回和第四十二回之后才能看出玄机。第四十回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大家捉弄她,吃饭喝酒都要“行令”。轮到林黛玉说酒令时,她脱口说了“良辰美景奈何天”和“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两句,一句出自《牡丹亭》,一句出自《西厢记》,都是写爱情的,都有男欢女爱的情节。对林、薛这样的大家闺秀来说,这是禁书。当时别人没有在意,只有宝钗注意到了,回头看着她。到了第四十二回,薛宝钗就教训林黛玉了。她现身说法。说她也是个淘气的孩子,七八岁上也够缠人的。她家也算是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兄弟姐妹多,都怕读正经书,爱读诗词等文学作品,诸如“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等等,无所不有,都背着人偷偷地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她以很陈腐的道德观念向黛玉说教一番,并说:“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这段文字非常要紧,也藏有玄机。从这里可知,宝钗原本也是个非常活泼可爱的女孩子,有少女的天性。她也厌恶“正经书”,爱读《西厢记》等写爱情的书,而且读了不少。宝钗说“最怕见了这些个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要是没有亲身体会,是说不出这种话的。“杂书”她看了很多,是否“移了性情”、“不可救了”呢?又要回到第七回去,才能看出。
再看第七回,就清楚了。宝钗的病究竟是什么病?这是一大玄机。这病是“无名之症”,是“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是热症。症状是“喘嗽”。按中医的说法,是内热引起寒热失调,金不克木,肺有湿热。联系第四十二回的内容来看,宝钗原本是活泼、健康的女孩子,又读了不少“杂书”,不可能不受言情故事的影响,又正当青春期。因此,她内心仍是少女的情怀,对爱情的追求时刻存在,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这就是胎里带来的“热毒”。可是,又要自制,要保持大家闺秀冷若冰霜的外表。当冰冷的外表制不住内心的热情时,就寒热失调发病了。怎么治?吃“冷香丸”。这“冷香丸”又是一大玄机。这药方是和尚开的。佛家讲断绝七情六欲。冷香丸用的四种花蕊,都是白色素花花心,包含一年四季。就是要一年四季都是“素心”。服用时还要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黄柏性寒味苦,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冷香丸”就是要抑制宝钗身上的“热毒”,即少女的热情。因此,“冷香丸”实际上就是封建礼教的形象化。它要抑制人天生的情感是很难办到的,因此这药很难配成,要是次年雨水那天不下雨,白露那天没露,或霜降那天无霜,或小3雪那天无雪,就都配不成。这里也隐含着“天性难违”的意思。冷香丸只能在发病时“效验些”,并不能断根,说明封建礼教不能从根本上扼杀青春的天性。所以宝钗的“病”还是要不断复发,冷香丸要配一磁坛,不时服用。
至此可以看出曹雪芹塑造薛宝钗这个形象的苦心和深刻用意了。宝钗也是个悲剧性人物,而且命运比黛玉还悲惨。黛玉有知心朋友,可以说心里话,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可以使点小性子。宝钗没有知心朋友,没有人可以说知心话,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冷香丸”的功效。她的人性受到封建制度及其道德观念很大的改造。她的病实际上是心病,精神上的病。从胎里带来的天性不是病,恰恰是天性受到摧残才造成了病。清王朝的文化专制统治迫使曹雪芹采用隐秘曲折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的启蒙思想、美学理想。他以日常生活琐事作主要题材,又在其中暗藏玄机,并运用正反颠倒、真假换位、表里相反的手段隐藏真意。少女的美好情感,本是健康的天性,却说成是“病”;本是摧残人性的礼教道德,却说成是治病良药“冷香丸”;本来没病,被冷香丸毒害成病了,却说成治病有“效验”;表面是身病,实质是心病,等等。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