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在书店里可以买到“红头文件”对于政务公开确实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公民的知情权,公民对于参政的接近权,都因为“红头文件”的可接近性而前进了很大的一步。但是,“红头文件”不是免费的午餐,不是政府无偿的信息施舍,想要看呢,还是得掏腰包的。笔者认为,“红头文件”需要公民掏钱买的形式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地方,从而也就存在许多弊端。
政务信息公开,本是政府执政为民自觉接受监督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说,这种信息对于每个想了解的公民来讲,应该是免费的,人人都有权利接近这种信息并用自己的理性和公民的责任对之加以审视,所以说,对“信息”进行标价是没有理由的。很多人会说,信息本身当然不能标价,但红头文件的编辑印刷却是有成本的,标价来自于这种“成本”有何不妥。当然也不妥,“红头文件”作为一件公共产品,无论是政务,还是编辑这种“政务”本身,纳税人其实都已经付费了,试问,公务员的工资直接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编辑成本其实公民作为纳税人已经付过一次了,以国家财政行政成本的方式转移到公务员的报酬中,现在公民想了解自己已经付了费的政务,还要再付费,这有道理吗?
“红头文件”中披露的是什么,是政府行政行为,政府行为是执政为民的,公民是得为政府的这种行为付出纳税的,但是,公民也有权利知道自己纳税所对称的政府行为到底干得怎么样,这种“知道”还用再次付费吗?
再者,公民看“红头文件”,有个很大的作用就是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让公民为这种“红头文件”付费,也就是增加了公民的“监督成本”。一份政府公报“红头文件”也许根本值不了多少钱,但是,不管花多少钱,“花钱”总是得让人理性地计算一下成本与收益的,这种成本计算对于社会中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政治冷漠个体只能是一种“冷漠”的鼓励,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只有无条件的“免费”才会推动这些人的监督热情。所以,“标价”因为增加了公众的监督成本而阻碍了他们的监督热情。
最后反对这种红头文件“收费”还有一个理由,假如这些“红头文件”卖不出去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部门可能会找冤大头来消化这些卖不出去的“产品”,于是就形成了政府部门为了“营利”而乱摊派的情况,这样只能加剧很多人不必要的负担,让民众对“红头文件”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所以,笔者建议,既然政府部门没必要靠这种“红头文件”赚钱,何不免费一下,让公众无偿地获得信息,监督自身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