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音乐书繁荣还是无序

2003-03-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鲍晓倩 我有话说
据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出版资料的统计显示,在2000年,全国共有150多家出版社参与了音乐类图书的出版。时至2003年,音乐图书市场的繁荣现象仍在持续。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伊始的两个月以内,已出版面世的音乐类图书即多达80余种,而涉及的出版社也有近50家之多。

百花齐放?还是鱼龙混杂?

当前市场上的音乐类图书主要可以分为3类:乐谱教材类、音乐欣赏类和歌词曲谱类。在北京图书大厦,乐谱教材类图书70%以上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然而也有如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花城出版社等非专业出版社参与了此类专业性很强的音乐教材出版。音乐欣赏类书籍中,专业出版社和非专业出版社几乎是平分秋色,而作为最主要读者群的音乐爱好者们在选择此类书籍时,一般只根据自己的兴趣,很少考虑书的出版者是否权威。在歌词曲谱类的图书中,却鲜见专业出版社的踪影,几乎成了非专业出版社的图书一统天下:海天、学林、农村读物、大众文艺、蓝天、现代、南海、海南……

调查说明,除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两家专业出版社和少数具有专业出版人才的出版社以外,大多数介入音乐图书出版的出版机构并不具备专业性。因此,参与音乐出版的出版单位越多,音乐图书的质量也越难以保证,音乐图书在繁荣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混乱无序的状态。音乐界的权威报刊《音乐周报》就批评过目前音乐出版物的质量差错,揭露某些音乐理论图书的抄袭现象,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非专业社所出版的音乐图书中。音乐教师韩克俭在《中国音乐学院校外音乐考级全国通用教材·美声唱法》一书中发现,由吉林一家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教材存在标记符号错误、歌词错误、词曲错位、随意删除等现象,编写体例也有不规范之处。音乐图书出版的混乱现象已引起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关注,《音乐研究》副主编陈荃有博士曾多方呼吁传媒界关注音乐图书的出版现状,他认为:“音乐图书出版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从组稿到审稿到校对都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员,非专业出版社只是在图书出版的某一环节请专业人员略作指导,无法保证图书的整体质量。”

问题在哪里?

调查发现,当前音乐图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复出版,如钢琴教程的版本就多到不可计数,如以《车尔尼钢琴教程》为名(或类似)的教材就有人民音乐、花城、世界图书、安徽文艺等数种,而《哈农钢琴练指法》也有花城、上海音乐、世界图书等多个版本;二是品种稀缺,如在音乐书中地位相当重要的总谱只是在2002年才由上海音乐和人民音乐两家出版社出版,在这之前,此类书籍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三是抄袭拼凑,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音乐欣赏类图书上,一些音乐欣赏类图书甚至是找来几本类似的书稍做编辑和改动就凑成一本新书。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主要是市场号召加上利益驱动使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掀起乐器学习的热潮,上海曾经号称有10万琴童,教材因而成为音乐图书中颇有市场的一类,许多出版社都把目光投向教材,造成重复重复再重复。而其中一些教材为了避免版权纠纷,采用改编、引进国外“净版”(即无教学指导标记的版本)的办法,无法考虑是否适合中国学生,又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对于需要具备一定理论性的音乐欣赏类图书,一些出版社为了抢占市场,就采取拼凑的办法。此外,国内专业出版机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是造成混乱的一大原因。在美国,专业的音乐出版商多达十几个,而面对10多亿人口,我国的专业音乐出版机构显得太少,其出版力量也太薄弱。

音乐图书如何能正本清源,向更适应市场也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呢?

专业社不妨放下“学院派”的清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繁荣市场、鼓励竞争的考虑,有关部门对音乐图书的出版逐渐放开,也就是说,原先只能由专业音乐出版社出版音乐图书的限制被打破,一些综合出版社和文艺出版社开始涉足音乐图书出版。

在北京图书大厦近两个月的音乐类图书销售排行榜上,专业出版社的所谓优势堪忧,一些非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歌词曲谱及音乐欣赏图书(如现代出版社的《同一首歌——20世纪中国流行歌曲精品》,海潮出版社的《非常巨星—爆棚金曲》)则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号召力。调查显示,一些著名专业出版社在音乐欣赏类图书上已完全没有优势,在乐谱类图书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其一,专业出版社靠教材吃饭的依赖心理太强,以至于没有及时抓住市场空间。如目前歌词曲谱类图书品种较少,读者需要新歌歌词,而专业出版社推不出新作品;其二,专业出版社的市场定位过于狭窄,许多纯理论的音乐美学图书与读者距离较远,相比较而言,一些非专业出版社的大众普及类音乐欣赏读物更能吸引读者。

面对市场的压力,面对非专业出版社的竞争,专业音乐出版社在以质量取胜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尝试放下“学院派”的清高,看看市场的变化?

非专业社应该严把质量关

目前,非专业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图书主要集中在音乐欣赏类和歌词曲谱类中。以前,音乐仿佛就是高雅音乐的代名词,现在,还可以是摇滚和流行音乐。各种唱片指南、音乐家生平、流行音乐曲谱应运而生。大量的非专业出版社正是瞄准了这个空间,在音乐图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唱片里的世界》是人民邮电出版社“视听指北丛书”的一种。策划编辑黄彤告诉记者:作为以电子、通信类图书为主要经营范围的人民邮电出版社成系列地出音乐欣赏图书,是考虑到市场对音乐图书的需求。这套书的市场反映一直很好,因为读者觉得这样的书读来亲切,没有距离感。看来,对市场的准确把握确实能给非专业出版社带来商机。黄彤还坦言,这套丛书的责编对音乐是不太懂的,为保证质量,在丛书出版的过程中,专门请来专业出版社的编辑和音乐学院的教师进行指导。

然而,像人民邮电出版社这样的负责态度,所有的非专业出版社都能做到吗?一些音乐欣赏类读物可以只请专业人员做指导,那些专业性较强的图书,光指导指导就能行吗?看来,非专业出版社在瞄准市场的同时必须把好音乐图书的质量关。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张小梅认为,就全国音乐教育和音乐爱好者的需要而言,仅靠少数几家专业出版社来出版音乐图书显然是不够的,现在音乐出版市场的竞争态势是很正常的。但非专业出版社在出版音乐图书时,应当依靠同时具有音乐专业知识和出版经验的专家,如要出版史论和音乐欣赏方面的图书,一个合格的责任编辑还要懂得作曲基础理论,熟悉谱例和术语。张教授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音乐图书出版的问题,提高音乐图书的整体质量,需要有关部门组织有经验的音乐出版人才开展培训工作。

记者注意到,当前,音乐业内人士和出版界的交流比较少,几乎是你谈你的音乐,我出我的书,处于“隔离”状态。因此,出版界和音乐专业领域只有更多地交流,才能使音乐图书走上正规、有序的发展方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