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是欧洲人,”面对欧洲与美国在对伊拉克开战问题上的对立立场,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说。但是,他并不掩饰自己对美国的感情,毕竟,当年正是美国军队将他从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解放出来。日前在分别接受巴黎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匈牙利的《人民自由报》(Nepszabadsag)采访时,凯尔泰斯一再表达他目前的两难心理。“看到欧美之间的纽带受到如此之重的伤害,令我非常痛苦,”他说。但是,作为一个犹太人和东欧作家,凯尔泰斯直言他不喜欢萨达姆,因为后者给每个杀害以色列儿童的“自杀爆炸者的家庭以25000美元的奖赏”。
不过,持凯尔泰斯这种观点的作家在今日的大西洋两岸并不多见,更多的人持反战立场。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是有名的左派知识分子,当美英西三国首脑在亚速尔群岛进行开战前的最后一次会晤时,他在马德里街头对参加反战游行的人群说:“他们想要战争,但我们不会让他们平静……遍及全球的反战民意已经成为不可轻视的力量。”
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尼日利亚作家沃尔·索因卡则称布什为“危险的狂徒”(Dangerous Fanatic),被一种“救世主的热情弄瞎了眼睛”。
《纽约书评》杂志3月27日刊登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文章《只有在美国》,抨击布什政府的对伊政策愚蠢而狂妄,他说布什想在“9·11”之后以军事强权在世界上建立一个“帝国”,布什将成为这个美利坚帝国的“皇帝”,而美国的民主将因此大幅减少。文章很长,我花了一个下午也未读完。但有报道说,兰登书屋下月将根据《纽约书评》上的这篇文章出版梅勒的一个单行本《我们为何陷于战争?》(Why Are Weat War?)。
美国的主流知识分子往往与诺姆·乔姆斯基这样的好斗者保持距离,但无人能对梅勒这样德高望重的大师级老作家听而不闻。梅勒两获普利策奖,其早年名著《裸者与死者》已成为当代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他本人也被公认为在世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好比中国的巴金。不过,巴老病卧多年,而梅勒的呐喊仍然响亮清晰,3月13日的《纽约书评》还称他为“80岁的唐吉诃德”。梅勒对布什的强烈不满甚至使他将“布什之流”蔑称为“Bushites”——我不知如何译这个词,从发音上与“bullshit”相近,或可作“布屎”吧。
以小说《紫色》享誉世界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则采取了更为直接的行动——上街。3月8日,国际妇女节那天,沃克和数千名抗议者在白宫附近的街上跳“和平舞”,高呼“给和平一个机会”,结果和其他26人一道在试闯警察封锁线时被捕。
更多的作家以各种方式反战,类似我们前两期报道过的“反战诗人”组织,一个名为“反战作家”(Writers Against the War)的签名行动也在互联网上开展起来。在该组织美国部分的网站(www.nion.us/waw.htm)上,可以看到由146名作家联署的致“亲爱的布什总统”的一封短信,呼吁不要杀生,不要让美国成为世界上的“作恶者”。签名者中有美国的头号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有前年冒出来的文学新锐乔纳森·弗伦岑(Jonathan Franzen),有极受大众欢迎的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也有因签约续写《教父》而身价暴涨的马克·韦加纳(Mark Winegardner)。
作家们的呼吁似乎没有效果,因为战争已经爆发,且战况惨烈。但这些反战的呼声代表了知识界的良心,让我们在目睹电视直播所呈现的冲天炮火和断臂残肢时,或许可以稍许减轻负罪的感觉,也让那些死亡制造者的背上绑负了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