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贡献,他给科学注入活力,影响了中国,有建树,是巨擘大师,值得纪念。可是媒体报道为什么会如此低调,的确很耐人寻味。要说呢,科学家永远比不上艺术家的知名度,这也不奇怪。毕竟,袁家骝全身心投入研制的同步辐射器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国家科技发展和民族安全的意义或许无法估量,但他出现在媒体的机会很少,出现在舞台上的机会则等于零,所以被观众和读者淡忘也没什么奇怪。名头更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去长春讲学,不是也被疯狂欢迎刘德华的歌迷们很茫然地问道:杨振宁是谁,是唱什么歌的?
然而,我们可以允许和理解普通老百姓对袁家骝、杨振宁们的无知和漠视,但负有教化和引导责任的媒体,则不应这样无知和漠视,如果对袁家骝的前半生不了解,他们至少应当知道,1981年起的12年间,在袁家骝夫妻的全程参与下,中国的同步辐射器于1993年10月正式启用。这一成果使中国人取得了在这一领域与美国、欧洲鼎足三分、在亚洲第一的地位。在这期间,袁家骝夫妻两个还奔波于海峡两岸,关心参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的研制计划,作出重大贡献。
当然,也有媒体报道特别“关注”了袁家骝先生的去世,不过着眼点却在于他是“袁世凯的孙子”,这就更让人感到悲哀和无聊。好在倾注袁先生心血的同步辐射器和正负电子对撞机还在正常运转,袁家骝和吴健雄用毕生的积蓄成立的两个科技交流基金会还在健康运作,睹物思人,自会忆起袁先生音容笑貌;事业长存,发扬光大,则是对袁先生最好的纪念。
老话说:人死如灯灭。身后哀荣其实是让活人看的,正因为如此,才尤其要为科学家的哀荣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