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勇(海军工程学院青岛分院)
我所任教的专业是航空电子,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数字通信原理》,这是一个原版引进的教材,感觉挺好的。第一,这本书体系上比较系统;第二,内容比较新颖。这也是国外名校的教材,作为参考的第二教材很不错,但是要作为主教材,现在还有语言上的障碍。不过,我们正在往那个方面靠拢,过几年可能就会把它当成主教材了。这是教育部的要求,我们也在做一些努力。
王树林(湖南大学)
我所任教的专业是软件工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等几门。在本科教学中,我的指导思想是用国外翻译引进或者原版的教材,在研究生教学中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用国内的教材。我现在用的主要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教材,也用了一部分邮电出版社的,远程教育选用教材更为广泛一些。软件工程专业我用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这本书用了很多实例,很多都是作者亲手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十分珍贵。而且,这本书使用的历史也比较长了,目前已经出到了第五版,内容也有了很大的调整。
陈川(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系)
我们教研室负责全校的计算机课程,用了比较多的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用水利水电出版社的教材,也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一些教材。其中,C语言原来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的,现在用的是邮电社的《C语言程序设计》。我们采用教材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具体情况,也根据教材质量。我们希望能看到一些配有实验的教材。
艾德才(天津大学电信工程学院)
现在市场有多种多样的教材,三天两头都有新面目出现,不断的变化才能跟上形势。因为IT技术发展很快,很容易就跟不上形势导致内容滞后了。我们现在用了一本《奔腾系列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这个教材比较新颖,也列入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我认为,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教材的编写必须关注最新进展,不能滞后。
朱金生(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电子商务系)
我所教授的专业是电子商务,用的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电子商务概论》。这本书内容实用性很强,也比较精练,便于初学者上手。当然了,各类教材各有特点,而且这类教材也非常之多,我手头就有五六本。但是,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因材施教。对于专业学生(一般指的是信息、电子专业学生),要用专业教材,对于非专业普及性的同学,就要使用较为精练、实用的教材。
张莉(中国农业大学计算机网络中心)
目前介绍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维修)方面的书不少,但真正适合作为教材和方便自学的书不多。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第二版)》我用过感觉不错。第二版在继承第一版优点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最新硬件的介绍和新的技术,淘汰了一些落后的内容,使得该书紧跟微机技术的发展。
王显荣(内蒙古大学)
我所任教的课程是编译学原理和数据结构,采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译原理》以及《数据结构》教材。这两本书我们都用了好几年,感觉挺好的。内容全面,文笔流畅,结构也比较合理。不过,《数据结构》现在用的是C++技术来描述,有些别的内容也往里面合,它传统的内容较多,但新技术需要补充。
吴利民(武汉空军雷达学院)
我所教的是通讯与信息系统,现在用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这个教材不错。不过,由于提倡双语教学,我们也准备采用电子工业社原版引进的《电子通讯系统》,这个教材比较新颖,还不错,虽然翻译的有些地方比较生硬。我们这个专业发展很快,新东西层出不穷,教材稳定很难超过几年,内容更新很快。基本原理性的东西可能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但是实用技术就难以保持长时间稳定了。我国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基本原理性的东西过多,往往技术性的东西很少,与实用脱节。因此,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基本原理掌握的很好,但是技术却掌握不住。
郭玉彬(吉林大学)
我所教授的是光纤通信专业本科。这个专业的教材不多,我们使用的也只是自编的教材。我们这个专业1999年才设立,教材没有跟上。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东南大学的《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这本书不错,用量很大,我们36个班都用。但是,不足的地方是它没有习题。现在,我们准备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原版引进教材《光纤通信系统》,目前正处于国内、国外教材混合使用的过渡阶段。不过,用了几轮的感觉是教材很不成熟,我们专业的教材还没有系统化,还没有成熟的系统和讲义。
王振兴(解放军测绘学院)
我属于退休发挥“余热”的返聘教师。我所任教的课程属于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一类,我们这里多半用的是“九五”国家统编教材。在我授课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目前很多教材的风格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路子:往往是一家之言被定位于一尊,只能允许一个套路和一种观点。而事实上,学术讨论必须容许各家不同的观点。现在的教材雷同十分严重,可能存在抄袭现象。现在我拿到教材,都在考证是否属于抄袭或者盗版,而我用的教材也是直接到出版社购得的。有些教材不知是盗版还是抄袭的,电路书把电路都给画错了,甚至连公式都不对,出版物的质量太差。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编书现象严重,编书本身没错,但是往往主编不编,他人代劳,剪刀加上浆糊拼凑起来的书,质量当然难以保证。我们呼吁教材的编写者们对自己的教材负起责任,对得起读者,对得起使用你教材的青年学生。当然,也不是目前所有的书都不好,有些教材还是不错的,比如我前一段看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数字逻辑》,这本书让我感觉不错。
曲立(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我们用的教材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新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这本书是我们几个学校的老师自己组织编写的,我也参与了其中的一部分编写。目前市场上虽然教材不少,但大多不太适用。有鉴于此,我们几所高等学校根据自己专业的相似性,根据我们的大纲,编写了这个教材。照目前使用的情况来看,反响还是不错的。
丁士华(同济大学)
我任教的专业比较多,有半导体物理导论、晶体化学、电子陶瓷与器件。我所面对的一部分学生是研究生,比如晶体化学就是研究生的课程,这门课我通常是让同学到图书馆借上几本参考书。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编写的《晶体化学》可能是目前这个领域比较好的;国内这个领域的教材挺少,山东大学有一本《固态化学》用起来也比较好,我们目前是两者结合使用。我选用的主要是咱们国内的教材,比较方便,上述两本教材也编写的比较简明扼要。但对我们来说,这几本教材内容还是有点偏少,使用的时候,还要对内容进行适当的丰富。
何太军(西南交通大学)
我教授的是计算机方面的课程,用的是钱能的《C++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也用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计算机图形学》。总体说来,国内的教材有些写的不是很好,比较粗而不够深入。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好的,我们选用的就是比较好的,国内认同度比较高的。目前的教材种类实在是太多了,可是,配套的东西却很不足。比如,一般后面不附有练习题,即使有练习题,也没有答案或者讲解,也没有配套的实验。
苏鸿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我教授的课程属于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主要是研究生课程。我们用的教材是自己编写的,没有公开出版过,我们这里大部分老师的教材也都是自己编写的。现在市场上的教材不是很理想,正式出版的教材一般比较滞后。特别是IT业发展这么快,教材很难跟得上。我们跟研究生讲课当然不能使用落后的东西,往往是自己编写教材,在教学活动中,随时增补进去最新的东西。比如,通过阅读论文或者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会议,获得新的东西就立即增补,这样才会比较理想。也有出版社跟我们谈过,可是,出版社必须考虑经济利益和市场,他们很难做的深入,出版教材比较难办。还是我们自己编写教材效果好,不浪费。
谢勤岚(中南民族大学)
我任教的专业是信号与系统,我觉得吴大正《信号与系统》这本书还行,但是没有习题解答以及辅导。我也用过英文的《信号与系统》,相比之下大体差不多,英文的优势在于它的启发性,而中文则有语言的优势,使用起来毕竟比较方便。而且,中文内容更为丰富一些。我们这个专业的书籍市场上我发现了大约四五种教材,但是有些书定价太贵了。特别是引进的英文版本,不过,我们仍然会考虑。以后我在教学中将选用那些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密切,重视实际应用同时教材之间相互衔接比较好的教材。教材之间的相互衔接很重要,现在,这个学校有这个教材,那个学校有那个教材,又都是优秀教材,可是,相互之间却不太衔接,给我们教学工作带来了不便,也给同学们学习带来了不便。
黄立霞(安徽大学)
我所任教的专业是电子工程,属于电路专业,我用过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信号与系统》,也用过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一些教材,比如李翰荪的《电路分析基础》。虽然这些教材都比较老了,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教材,但是,作为基础课程的教材,还是比较系统。从体系上来说,它们跟从美国翻译过来的一些电路原理教材差不多。后来一些出版社又引进了一些外文原版教材,比如电子工业出版社就引进了一本《电路》,但是价格一般太贵了。可是,使用双语教学是今后的方向,我们还是必须要选用引进教材的,只是希望价格能降下来。
樊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我教授本科生的课程,软件基础课,比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等。我用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软件技术基础》,感觉挺好,这本书把软件工程方法浓缩在一本书中,很厚实。我们专业是电子工程,对我们来说,这本书通俗易懂。另外,电子工业出版社引进的美国教材《数字视频处理》也不错,我给本科生用的就是这本书。在数字视频领域,国内没有好的教材,也没有能力编出好的教材。
付寅飞(电子科技大学)
我所教授的专业是卫星通讯。我们用的教材是我们教研室自己编写的,这本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还被列入了“十五规划教材”。我们最近也在引进国外的好的教材,这方面很多出版社都在努力,而且做的不错,但总体引进的还不多,不够用。在信息科学和通信行业,国内的教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