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FBI进入大学实验室

2003-04-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周文峰 我有话说

“舍恩”似乎已“不幸地”成为科学界不良行为的代名词

正如美国《物理世界》杂志在2002第十二期的社论中所说,2002年是国际物理学界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所经历的“最古怪、最骚动”的一年,从美国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成员维克托·尼诺夫因在宣称发现第118号元素的试验中造假而被解雇,到美国贝尔实验室查出德国科学家舍恩的科研不正当行为,以及法国电视明星波格丹诺夫兄弟凭着几篇狗屁不通的垃圾论文骗得博士学位,2002年的“真理殿堂”演绎了一出古怪而骚动的造假与欺骗大戏。

2002年总算过去了,大家想这出戏也该收场了。话音未落,今年初又传出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的实验室接受联邦调查局(FBI)调查的消息,再次引起人们对科学界腐败行为的深思。人们不由得要问:科学界怎么了?

撒谎与盗窃:招来FBI进入大学实验室

两起几乎是同时发生的FBI对大学实验室进行调查的新闻事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起是在2003年2月26日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美国农业部检查长菲利斯·方宣布了一项由农业部、FBI和密歇根州立大学保安部门联合进行的调查的结果:一位密歇根州立大学前雇员所说的实验室里的猪肺炎突变细菌及其疫苗被盗之事不成立,目的是隐藏滥用75万美元研究经费的事实。2002年9月初,该雇员谎称实验室里的猪细菌及其疫苗被盗,同时被盗的还有实验室里的笔记本和相关的磁盘。由于这种猪细菌非常危险,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可能是恐怖分子所为,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保安系统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猛烈批评,当地的养猪户也非常担心这种猪细菌会危害自家猪圈里的猪群。到2002年12月,经过农业部、FBI和大学保安部的联合调查发现,所谓的突变猪细菌根本就不存在,该实验室从来就没有培育出这种细菌,更谈不上开发出相应的疫苗了。开发这种猪肺炎疫苗本是该实验室开展的一个经费为75万美元的项目,由于无法交差,他们就谎称细菌和疫苗被盗。

另一起发生在加州大学。2003年1月15日,在能源与商业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加州大学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被指控为充满腐败和欺骗。加州大学有两所国家实验室,分别是洛斯·阿拉摩斯国家实验室和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目前这两个实验室都在接受FBI和美国政府的调查,但此次的重点是洛斯·阿拉摩斯国家实验室。有人举报实验室内存在普遍的偷窃和欺骗等不道德行为:洛斯·阿拉摩斯国家实验室的一位雇员用实验室的信用卡买马,另一位雇员用实验室的钱去玩“卡西诺”赌博游戏,实验室里丢失了三四百台计算机,价值3000美元一个的双筒望远镜竟然买了几百个。所有这些都没有引起加州大学的注意,而加州大学近60年来总共管理了几十亿美元的研究经费。

尽管这两起事件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一向被认为是纯洁崇高的科学研究近年来正面临腐败和不道德行为的侵袭却是不争的事实。这让我们看到,随着科学研究本身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想想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吧,绝不亚于一般行业的投入),似乎科学工作越来越被某些投机分子作为牟利的工具。

篡改实验数据:“速成”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之一

1999年,美国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声称发现了第118号元素和由第118号元素衰变产生的第116号元素。1999年6月9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报道了他们的发现,这一成果被评为1999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之一。

但是,德国达姆施塔特重粒子研究院、法国国家重粒子加速器和日本的物理与化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无论如何也制造不出第118号元素。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小组回过头来重新做这个实验,他们自己也制造不出这种元素了。

经过近一年的内部调查发现,负责在计算机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维克托·尼诺夫伪造了数据,但与该论文的另14位合作者无关。于是,2001年8月,该论文的另14位合作者向《物理评论快报》再次提交了一份报告,宣布撤回他们已发表的有关该项研究的论文。

尼诺夫造假事件刚刚落幕,更为惊心动魄的舍恩造假事件接着上场了。“舍恩事件”被认为是当代科学史上规模最大的学术造假丑闻之一,在国际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1998年来到美国并任职于著名的贝尔实验室的德国科学家舍恩,在材料科学权威贝特拉姆·巴特罗格手下做研究。过去几年来,舍恩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就有74篇,涵盖了材料科学的许多领域,因此成为科学界一颗闪亮的新星,于2002年获得德国学术界的奥托·科隆恩·韦柏银行奖(以表扬他对“有机半导体与超导研究的巨大贡献”)。舍恩因此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

但是,舍恩的许多研究成果没有人能重复得出相同的结果,人们开始对舍恩的成果表示质疑。终于,有人发现舍恩在《自然》与《科学》上发表的两篇毫不相关的文章中,用了两幅相似的图表,并将这种情况报告了贝尔实验室。贝尔实验室成立了一个专家组,对舍恩过去所有的研究报告进行调查。当专家组向他要原始实验数据时,却发现他早已把数据全删掉了,理由是“电脑硬盘空间不够”。外部专家组在2002年9月25日发表报告称,舍恩至少在16篇已发表的论文中篡改或歪曲了实验数据,其中有一项涉及造假的成果还被评为2001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之一,但论文上其他合作者与造假无关。同一天,舍恩被贝尔实验室开除。

尼诺夫事件和舍恩事件都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一是涉及的研究成果都曾列选为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之一;二是相关的合作者都是清白的。

发表垃圾论文:骗取名牌大学博士学位

事情开始于一个流言,说法国的一对孪生兄弟(波格丹诺夫兄弟)在专业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至少4篇狗屁不通的理论物理学论文,获得了法国著名的布尔戈尼大学(创建于1722年,是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大约在2002年10月22日,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学家马克·尼德麦尔在一封发给物理学同道们(其中包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泰德·纽曼)的电子邮件中透露了波氏兄弟通过垃圾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的内幕。泰德·纽曼又将邮件发给了自己的一些朋友,其中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的数学物理学家约翰·贝伊兹。10月23日,贝伊兹教授在互联网物理研究讨论组公布此事,引起激烈讨论,迅速成了物理学界的重大新闻。11月7日的《自然》杂志、11月9日的英国《独立报》、11月10日的美国《纽约时报》纷纷报道了这一事件。

波格丹诺夫兄弟20世纪90年代初在法国波尔多大学读了2年应用数学,转学去了法国著名的布尔戈尼大学研究理论物理,然后从事电视科普和科幻小说写作,拍摄了一些深受欢迎的科普、科幻节目,成为电视明星。1999年6月26日,弟弟格里卡·波格丹诺夫很勉强地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哥哥伊格诺·波格丹诺夫则未能通过答辩。但是,答辩委员会决定,如果他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可以再试一次。在过去两年中,波氏兄弟在理论物理刊物上发表了5篇论文。2002年7月8日,哥哥也如愿以偿地获得法国布尔戈尼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许多人听到传闻后才把波氏兄弟的论文找出来看个究竟。据专家评论,这些论文乍看之下挺像回事,但是,细看之后就能发现这些论文其实是用一些术语拼凑起来的毫无意义的垃圾论文。

学术期刊发表一两篇学术赝品,科学界出现几个名不符实的博士(这种事情其实我们也见多了),也许无伤大雅。不过,如果科学界再多出几个“尼诺夫事件”或“舍恩事件”,科学的信用又如何得到保证呢?如果公众对科学失去了信用,科学事业就将失去最有力的支持,其发展前景会怎样呢?不过,正如人们常说的,科学事业在人类活动中具有最严格的纠错机制,或者如理查德·道金斯所言,科学在纠正自己的错误中前进,但愿,科学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科学界自己予以解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