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也说“著作等身”

2003-04-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去年12月25日《中华读书报》“家园”版发表的《等身·半等身与二寸》,旨在“建言学者勿自喜于‘等身’,而要以身后能存二寸书为志,也是意在阐释学术的质与量的关系”,文章针砭时弊,意深情切,读后颇受教益。

但文中关于“‘著作等身’和‘学富五车’一样,都是简书时代的成语。……至于‘著作等身’之说,想必也是指简书而言”的说法,似有不妥之处。

“学富五车”的典故,源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众所周知,纸的发明是在汉代,庄子所处的时代书写多用竹简和木札。所以,说“学富五车”是简书时代的成语,当然不错。

至于“著作等身”,就不能“想必也是指简书而言”了。《宋史·二六五·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黄中之父)每日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这里的“等身书”指的是与读者的身高相等的卷子。后来演变的“著作等身”,则是形容著述者的著述极多。显而易见,宋代及后来的人不论读的书、还是写的书早已经不再是“简书”了。

成语一般都有其特定的、整体的意义。例如,“学富五车”指学识的渊博,“著作等身”形容著述极多。我想,如果不把“五车”“等身”字眼凿得太实,便不会把“等身”的著作误认为“简书”,也不会发出“纸书时代似乎就难以做到”“著作等身”的感慨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