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人类灾难大全》说到SARS

2003-05-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钟少华 我有话说

煞嘶小姐悄没声地被人带到北京城里来串门了,她虽其貌不扬,但隐身有术,谁沾上谁倒霉,全球因面临又一次新的灾难而震惊。全中国人被告知真相,要同舟共济对付新出现的病毒了。

我是自愿关闭在斗室中,闲空中从角落翻出两本书:《人类灾难大全》和《人与医学》。先看头一本书。人类有史记载以来,就有着数不清的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仅是各种微生物疾病所造成的大范围伤害就有不少,至于社会和个人的心理恐惧,则会破坏当时社会所曾经取得的成果。其中有什么规律可言吗?我仔细琢磨,有两点可注意:一是所有发病地区,用外行话来说,就是都因为污染或不卫生所至,即是人类给微生物提供了自由繁荣的发展空间,导致人类在与微生物的战争中失控;二是随着近几百年来医学家对疾病的治疗和了解,伤害人类健康的微生物的结构是越来越小,而杀伤力是越来越大,抗药物能力也越来越强。远的不用说了,近几年来,先是爱滋病还没有搞妥当,紧接着是埃博拉病肆虐,现在是煞嘶病让全世界医生和政治家和民众措手不及。

接着我看第二本书,那是很引人入胜的以医学知识为基本,而从哲学和心理学角度作清晰的知识性介绍,书中精彩地介绍如何认识“人”、“病人”、“病的徵象”,以及什么是疾病观念?什么是病的内因和外因?什么是治疗的医治和预防的医治?还有医生概念和准则的形成等。例如著者写道:“古代过去了,个人卫生便退化了。卫生是文化的方法,而不是文化的本身,这是早已忘掉了的。卫生本身便变成一种目标。”“卫生是培养人体智慧的要素,是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很能了解文化同肥皂是两件事。在不合卫生的状况之下,文化也许能发展。不过肥皂也是走向文化的一条路子。卫生学解放了人类许多的束缚,除去人类的烦恼,造出生活的乐境而增加人生的效率。”(注)今天我们读来,依然指示着鼓舞着大家,没有必要自己吓自己变得恐慌,只不过是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21世纪的中华民族,已经是参与世界大家庭活动的重要成员。目前在地球村活动的生存原则就是有福大家享,有难大家当,各尽所能,协调分配。谁想单起炉灶,就只有到其他星球上去。现在大家面对新的因人而产生的可恶的病毒的时候,我们有信心的理由有三:

一是全球医学界的空前合作,进攻可疑灾难的崇高行为。要知道,控制煞嘶小姐的成功,意味着诺贝尔奖的获得,哪一位医生不是梦寐以求的呢?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一个世卫组织的公开网站,全球任何一处、任何一人都可将最新研究成果贴上去,也可以将上面的资料取下来,等于公开即时的全球医生大会诊,实在是了不起!我们很容易就看到,不管病原发生在何处,只要资料准确,马上就有好几处的尖端电子显微镜对准她,让她的丑态暴露在全世界人们的眼前。那么,在经过更科学的临床实验,控制煞嘶一号的特种药物的出现就不远了。我们中国医生在其间有失误也有贡献,听说有位老军医以身试病毒,获得可贵的切身体验,表现了医生的真正人道主义精神。

二是现代化观念的转变。现代化绝不意味着以破坏毁灭自然环境为代价,绝不意味着扬弃人类所共有的人道主义精神。恰恰相反,人类应当学会与自然环境和平共处。从人的角度看,微生物可以分为敌、我、友三类。问题在于,这种人为的制造分类在危害人类自己,尤其是因人造物(包括杀虫剂)和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新病毒在危害人类。我们该用统战政策还是用赶尽杀绝政策去应对?这就有观念转变问题。因为从自然界和微生物看我们人类,也许也是有敌、我、友的区别呢!人与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共生体,共生共灭。光是有了人,没有环境的认可,什么人间美好奇迹也是造不出来的。光是认识到人的重要,而将自然环境当作装饰品,自然环境也必将抛弃人类。其中,还要说明一点,所谓人的重要,并不是停留在劳动力角度、社会人的角度,而是人类的人道精神财富最重要。

三是时势造英雄,给全中国开展实用的爱国卫生运动的机遇,给中国经济以巨大的新的商机与活力。我在50年代就听熟了的口号: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早就仅是贴在墙上的口号;我参加过无数次灰尘与垃圾互相大搬家劳动,而肮脏与更大的污染仿佛越来越多。现在给煞嘶小姐逼到再无吹牛的余地,只要按照科学规律,乖乖地听环保医生和防病医生和治病医生的话,制订出实用的长期的绿色的卫生控制计划,立法执行,我们民族才有美好前途。并且我更希望,今后任何一位市长想对纳税人负责,就必须检验他的绿色卫生工作成效如何。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自生,将来也许会自灭。现在煞嘶一号小姐被人类催生,将来也会自灭或被灭吧?但是她们的二号、三号、X号,在何时何处又将卷土重来?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但是在行动中呢?我只有重复前贤智慧的声音。

(注)《人与医学》西格里斯著,顾谦吉译,胡适校,商务版,1936年,页272、28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