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看这些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书籍装帧设计,仍不失为精美的艺术品,即使对于专业的书装设计人员而言,也有很多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
图书的形式与内容是一体的。一本好书,你不能想象它穿着的是粗糙丑陋的外衣,读者的胃口很可能因此而败坏。近几年,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和电脑等设计手段的普及,图书制作工艺整体上有了较大改观。但先进的技术手段并不是一切,很多图书的包装只是让人目眩,并不能给人以美感。
设计者或者只为吸引读者眼球,使得图书卖个好价钱;或者不洋装洋,搞得恶俗不堪。关于后者,我想起在《艺术世界》杂志上看过的一篇作家阿城和台湾建筑师登琨艳的对话。论及建筑上的土和洋,阿城说,什么是土?土就是惟恐别人认为自己不洋。许多图书的装帧便是如此,对洋热切向往,却适得其反。
最重要的一点,我以为图书的装帧设计要与内容相符合,要考虑到特定读者的审美眼光。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汉译名著,无论译文质量还是整体规模,都足以让读者翘大拇指。但其封面制作有相当一部分未免太过省心,除了印上书名社名作者译者,主图选一人像便完事。这人像可以是摄影作品、油画名作,可以是电影剧照,甚至要用与图书内容不相干的人物做封面,如好莱坞童星、在电影《第六感》中有上佳表现的哈雷·乔·奥斯蒙竟然做了《汤姆·索耶历险记》的封面。难道被爱书人称做书衣的封面真的那么不重要吗?只要花花绿绿、能让人眼花缭乱随便拉来就行?
也许在意书衣的读者毕竟很少,但我不行,为此我少买不少译林版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