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教材《写作》的老化现象

2003-05-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吕政轩 我有话说
应该说《写作》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人文科学,《写作》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写出好的新的作品来。这就要求我们的《写作》课本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最新的写作理论、写作技巧和文学作品纳入其中。遗憾的是,十数年来,尽管大学《写作》教材换了一本又一本,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往往都是换汤不换药,导致大学《写作》课本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着严重的“老化”现象。

笔者认为,大学《写作》教材的“老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体系老化。翻开近几年出版的大学《写作》教材,其框架体系几乎千篇一律都分为以下几大编:其一是写作主体论。这一编所包含的内容无非是生活修养、知识修养、思想修养和写作技巧等。其二是写作本体论。本体论又无一例外地分为四大块——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有时再外加个修改。其三是写作文体论,文体论照例是从记叙文到应用文。这一体系已成了当今大学《写作》教材的固定模式,多年少有突破。难道大学《写作》教材体系除此而别无其他了吗?如对写作理论的深层探讨,对写作规律的系统把握,再如,如何才能做到写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等,这些问题都可在教材中进行探讨。写作学需要探讨和摸索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不能满足于几十年如一日的老体系、老思路,一而再地编下去。

二是观点老化。关于这一点,我想单就文体论谈谈我的看法。大家都知道,每一种文体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可是,许多《写作》教材在谈到不同文体的写作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主题深刻、取材广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公式。事实上,许多幽默闲适性的散文压根儿就谈不上什么主题的深刻和结构的严谨。这样的例子在其他的文体中都有表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是材料老化。材料是论证理论的基石和支柱,材料鲜活理论才能鲜活,材料老化理论就必然老化。近年来出版的大学《写作》教材中所列举的作品大多是中学课本中反复出现的那些“经典名著”。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些名家名作不能作为《写作》教材的材料,我只是说这些名家名作如果讲得过多过滥,那么也就难免使学生感到味同嚼蜡。我们的《写作》教材应该更多地关注当代文学的新人新作新理论,力争把那些最有时代感、最鲜活的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纳入到《写作》教材中来,这样才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