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岁月的故事

2003-06-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杨义 我有话说
“日光如熔金,涌上苍海流”,宋诗这一名句展示了岁月流转的灿烂和苍茫。伴随着日光熔金,沧海涌流,这里有谈论不尽的岁月的故事。让我们打开回忆的窗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脚步已经踏过了50个春秋。经历过建国初期的青春激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烈日烤灼、“文革”期间的疯狂荒谬和改革开放后的全面振兴,所谓“五十而知天命”,我们的研究所也到了经历过风雨、感受过沧桑的中年时代。在这50年里,文学所的悲欢荣辱与共和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学所50年的历程实际上都已构成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篇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文学所的成长历史就是整个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缩影。对一个人,50年几乎是他一生的大部分;对一个研究单位,50年的时光所赐予的,也会有无数丰富而曲折的故事。翻阅文学所的岁月故事,回忆文学所大师们的音容笑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触摸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的神经,就是解读中国学术和政治的密码。

岁月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且说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决定成立这个文学所,任命郑振铎为所长、何其芳为副所长。并且在不长的时间汇聚了俞平伯、钱锺书、余冠英、王伯祥、孙楷第、蔡仪、唐?、吴晓铃、卞之琳、潘家洵、罗念生、杨绛(季康)、戈宝权、罗大冈、李健吾、毛星、贾芝、叶水夫等学养深厚的学者,发挥了学科完备、人才密集的聚合效应,展示了“选豪俊,讲文学”的汉唐盛世的抱负。在共和国经济基本恢复而重新规划建设蓝图的关键时刻,就成立这么一个国家级的文学研究中心,其宗旨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地建设与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文学学术体系,以期建立一个泱泱大国的学术风范。如此强大的人才阵容对文学所取得辉煌的学术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这些在当代学术文化史上掷地有声的名字为文学所撑起了一片学术史上的灿烂星空,尽管经常出现阴晴不定、群星隐辉的时分,岁月熔金,但真金不会在岁月中销蚀。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以深挚的情感和历史的理性,看取学术的名宿真金如何在岁月中沉埋、淘洗和熔铸,闪烁着令人一睹难忘的光彩。字里行间,时时鸣响着何其芳一首诗的旋律:“从那边路上走过来的人,你看见了什么?你又经历了什么?”

岁月的故事交织着学人的本色和人格的光泽。在本书中,我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这些在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前辈学者各自独具的性格特点、渊博学识、不畏压力的精神进行了回顾,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在那些平凡和不平凡的日子里,学界耆宿潜思于文山学海,面对名利而淡泊,面对逆境而从容,言谈举止于清醇儒雅中不乏幽默的情趣。撰写回忆文章的人,也多是文学研究在当代不同时期的中坚和后劲,在他们和那些前辈学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相处形成的深厚师友情谊。因而,这些回忆文字也多带有写作者个人深厚的情感。

岁月的故事,本多忧患。这半个世纪以来,有许多时候文学被置于政治运动的潮头浪尖,文学所作为中国最大的文学研究机构自然免不了被波及。在回忆前辈学者、大师的过程中,许多文章都涉及到50年来发生在文学界的一些至关重要的事件,譬如文学所的创建、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胡风事件的影响、文艺界的反右、60年代在浓厚的政治气氛中的文学史编纂情况、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的职称评定、“文革”非常岁月中知识分子从心灵到肉体的饱受冲击、干校生活中的艰辛改造、文学所人员在天安门广场发生的“四五”事件中的表现、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恢复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希望等等,他们以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的身分,谈及了发生在这些事件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一些重要情况,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和当事人的表现、心态,从一个个饶有趣味的细节中透射出对历史的宏观反思。反思与汲取自身具有切肤之痛的经验教训,是获得大智慧和走向新辉煌的精神起点。

岁月的故事在讲述着我们的传统,讲述着我们的精神遗产。在文学所50年的历史中,除了学者们各自在所研究的领域取得的成就之外,所里创办和主持的一些重要文学期刊、丛刊,如《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译丛》、《古典文艺理论译丛》、《中国文学研究年鉴》等,对繁荣当代文学研究事业,推进学术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它们的创办、停刊、复刊以及编辑方针的变化,往往就折射着当代文化生活方向的一些重要转折和变化,这本集子中的一些文章,从当事人的角度谈到这一切,其史料价值也弥足珍贵。

讲述着这些岁月的故事,撰写成这部文集的文学所同仁有的已年逾古稀,退休多年,但仍心系文学所的发展。他们亲身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目睹了50年来我们国家的巨大变化,参与并见证了发生在这段历史时间里的文学及学术研究领域的许多重大事件;有的正当盛年,从青年时期的六七十年代起,或在改革开放后,陆续进入文学所工作,在与前辈学者的朝夕相处中,耳濡目染了许多有历史意味的细节,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正在为文学所这个国家级学术机构的历史续写新的篇章;有的已调出到别的单位工作,在文学所工作的那一段岁月成了他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之一。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所50年的历史做出了回顾,脉脉深情随着或飞扬灵动、或典雅凝重的笔墨不断涌出,共同汇入一条文学研究的学术史长河。

岁月熔金,金铸岁月精魂。文学所的50年历史充满进取、浮沉和曲折,留下了许多堪称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博大、深厚、严谨、求实的学风。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和学术传统,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必将对我们的工作不断产生出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在50周年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出版这部以《岁月熔金》为题的回忆文集,就是要激励我们记住前人所做过的一切,并不断努力将我们的学术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岁月的故事有待我们续说。我所尊敬的几位长辈学者督促我写出以上这些话作为本书的前言,也就权充我们在新世纪续说岁月故事的“得胜头回“吧。

(本文是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成立50周年纪念文集《岁月熔金》撰写的前言,此书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