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创刊25周年,在该杂志的最新一期上(2003年第3期)上,刊登了贺天平、郭贵春的文章《回眸历史慨而康——〈自然辩证法通讯〉计量学分析》,回顾了这一自然辩证法领域权威刊物的历史沿革,并从文章类型、作者年龄、作者职称、作者地域分布等计量方面详细分析了20多年来该杂志的概况。这些数据不仅真实地再现了《自然辩证法通讯》在推动国内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各门学科发展的巨大作用,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自然辩证法研究领域的历史脉络、研究者的人员的年龄地域分布等诸多特征,极具参考价值。
《“非达尔文革命”与“进步”的观念》一文发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4期,对著名进化论史家鲍勒所谓的“非达尔文革命”的概念进行了评述,为国内相关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作者认为,鲍勒通过“非达尔文革命”这个概念,对“达尔文革命”的正统形象提出了质疑,并重建了进化论的历史。鲍勒指出,达尔文主义不是19世纪进化论的主题,而以“发育”模型为基础的进化论才是19世纪占统治地位的进化观念,“进步”观念是这种非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线索,《物种起源》的出版并没有阻断这个进程。事实上,达尔文的工作加速了这个进程,但科学共同体对其工作的真正理解并沿着他的思路构建生物进化的历程,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综合理论”出现后才得以实现。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4月号发表了《网络交往的伦理规范》一文。作者指出,网络空间的崛起,使交往伦理面临一种全新的境遇,与现实社区中建立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基础上的交流伦理不同,网络交流伦理是以身体不在场的匿名交往为基础的,因而具有道德主体不确定、伦理规范多元化、道德评价尺度相对化等特征。作者认为,建构网络交往伦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网络交往迈向一种真正平等、民主、自由、兼容、共享、公正、和谐的状态。
一般认为,异化主要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个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转过来反对自身。郭冲辰、樊春华、陈凡的《异化观疏证》(《自然辨证法通讯》2003年第3期),对异化在哲学、社会学和社会——经济学等领域的内涵进行了考证,在自然、人本、社会的三个层面上解读了异化的内涵,并指出,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学意义上的异化理论开启了社会学领域探讨异化本质的正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