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文章作者“追根究底,穷追不舍”的执着韧劲令人感动,他不满足于我等的“疑云满腹”,而是“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胡适语)。他的求证过程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搜索引擎Google以“雨果+圆明园”进行检索,结果得到了880余项结果,对这些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他得知“至少20年前,就有了关于‘雨果痛斥’内容的书信中文译文,‘雨果痛斥’更是被编入了中学语文课本”,这样,消息中所谓的“鲜为人知”就在事实面前土崩瓦解现出原形。如果每个编辑、记者都有这种敬业精神与“追问”意识,那么这个一而再、再而三转载、传讹的过程是不是能更早结束呢?
这则所谓的“新闻”,其内容至少在20年前就有报纸刊登过,而今天却又把这个几十年前的“冷饭”再炒了一回,功夫实在了得,还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按照消息中内容来看,“鲜为人知”的“雨果痛斥”是一记者在去年做关于纪念雨果诞辰200周年的节目时“无意中发现”的,雨果生于1802年4月,对他的纪念活动应该是在去年4月份就举行了,即使“雨果痛斥”在20年前没有刊登过或以前也没有编入中学课本,那么这个“无意发现”也应该是去年的事了,也应该是去年要出现的“新闻”,一年多过去了,它被才当成了“新闻”,真是咄咄怪事。此外,消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把雨果的诞辰纪念活动时间模糊化了,它给纪念活动的时间定位是“不久……”,一年以前举办的事,还能说“不久前”吗?这样的“难产新闻”也太愚弄读者了吧。
新闻要打假,不仅要打“真的假新闻”,也要多扫些“假的真新闻”,我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