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玩家”

2003-07-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荆州日报社 陈礼荣 我有话说
在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栏目开办1000期的日子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在“与时代同行”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十周年系列丛书中出版了一部《东方之子》。

浏览一遍《东方之子十年播出目录》,觉得那上面登录在册的3000位人士,除极少数诸如成克杰、许运鸿者流外,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实可谓济济一堂,蔚为大观。但此中也有颇令人费解的地方:比如目录中1994年2月15日对于王世襄先生的介绍,竟是:“玩家、学者。”笔者偏居一隅,对王老先生的学养、才情,著述、行迹等事皆知之有限,本不容置喙;然而倒记得《文汇读书周报》曾在第一版上的“学苑英华”栏目中,介绍过这位老人。及至找到收藏的旧报一翻,果然在该报1999年11月6日刊(总第767期)上读到了有关于老人学术评价的一则简介:“王世襄,生于1914年。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研究和鉴定。主要著作有《竹刻艺术》、《髹饰录解说》、《明式家俱珍赏》等。”细读了这一段文字,再来看《东方之子》在介绍王老先生时乃以“玩家”置辞,便深深觉得这样做实在有失分寸。

玩者,弄也。按我国前代文人士大夫的习惯用语,对于所谓“古代工艺美术品的研究和鉴定”等活动,皆一向喻之以把玩、赏玩、含玩之类的说法。这种表达方式,原是以陶冶性情、泳涵心志立意,反映的是那些高人雅士在面对珍稀文物时的一种沉潜心志、物我两忘的执著情怀。因而,作为国家文物局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倘是王世襄先生将自己所从事的这一“古代工艺美术品的研究和鉴定”的职业,自谦曰“玩家”则可;而任何他人(包括国家电视台的某一工作部门)在某种正式场合(比如书籍出版),像这样不知轻重地以“玩家”作介绍,则不行。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旦漠视了东方文化语境中的自谦语式,必将会给后人在解读东方文化及文化人时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