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刊征订活动中的摊派行为,终于被叫停;尽管如何制止报刊摊派的规定尚待出台,但报刊想靠摊派吃饭的路已经被堵。无论对社会,还是对读者,抑或是对报刊,这件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制止报刊摊派行为,深得民心。这条消息播出的时候,正在看电视的家人和朋友,立即叫好,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同样赞赏。每年第四季度,各地都会相继发通知,划定报刊订阅的范围和数量,有的硬性规定品种,且伴随惩处性措施;有的干脆不惜违法硬从工资中扣订费——订也得订,不订也得订,弄得怨声载道。作为具有商品属性的报刊,读者完全有选择的自由,而摊派则剥夺了读者的这种自由。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摊派是一种垄断行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而摊派破坏正当竞争,从本质上讲是奖劣罚优。报刊同样如此。办得好,自然有人看;办得不好,当然少有人看,甚至无人问津。我的一朋友曾经发牢骚说:“摊派的钱我出,但不要报纸,就给一年的白纸吧,反正我不看,给点白纸还可以写字。”当然这只是调侃,结果他卖给废品站的旧报纸,几乎跟新的一样——没怎么看哪。这不是垄断的苦果吗?
再次,从一定意义上说,制止摊派有利于解放报刊生产力。显然,摊派具有地方保护主义的色彩,而这种地方保护主义遏制着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制止摊派,打破垄断,引进竞争机制,这是迟早的事,迟不如早,此次叫停摊派,出于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令人振奋。分析人士预测,下半年,有关报刊市场结构调整、资源分配、市场效应等一系列规划都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而其目的就是大力推进健康、繁荣的报刊市场,尽快缩短与国外报刊业发达国家的距离,给国人带来更文明、更丰富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