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钱穆与岩泉寺

2003-08-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彭荆风 我有话说
从山脚上到岩泉寺前,高大的山门上是钱伟长先生于甲戌年(公元1994年)题写的“岩泉禅寺”4个大字。

我颇诧异,这年代久远的名山古刹,文人学士来的不少,其中更不乏书法大家,怎么会请这位以《弹性力学》闻名的物理学家来执笔?

询问当地的朋友,才知道,钱伟长先生与岩泉寺颇有缘份,在20世纪的30年代、80年代、90年代曾三度来寺,最长的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他去法国留学前与新婚的妻子来这里度蜜月,一住3个多月。而钱伟长夫妇的岩泉行,又是由于他的叔父国学大家钱穆教授的召引。

钱穆(1895—1990)原是北京大学副教授,抗战初,随校南迁抵昆明,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那时候,钱穆正着手写作他的《国史大纲》,但昆明常遭日本飞机轰炸,天天跑警报,不仅难以正常教课,遑论静心写作?教授们只好纷纷散往四乡,沈从文、朱自清、冰心诸先生就落户于呈贡乡间。

钱穆先生得到时任宜良县长的王丕之助,于1938年秋来到了岩泉寺。

(王丕为何许人?作为官场人物,为什么与钱穆这位学者有谊?我问过一些人,都难道其详。在那国难当头的乱世,这个县长还能尊重学术,颇令人钦佩)。

秋天的伏狮山经过了夏秋漫长的雨季,山林被洗涤得更加青绿,满山桂花香溢四野,又因为战时有游兴的人不多,这里也就格外清静,能使他一住年余,安心把《国史大纲》这本巨著写完。

据钱穆先生后来撰写的《忆岩泉》一文回忆,他初上山那天是由著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等、后来任过北京大学副校长的哲学家汤用彤先生,以及对黑格尔哲学深有研究,后来担任过《黑格尔全集》主编,还写过《当代中国哲学》等名著的贺麟先生陪同来的。

那时候,山寺居住条件简陋,虽然有方丈亲出山门迎接,还被安置在下寺旁边的所谓“县长别墅”小楼里住下,但这3位大学者这天晚上却是在地板上过了一夜。

钱穆曾这样记载:“是夜锡予、自昭与余同卧外室地铺上。两人言:‘此楼真静僻,游人所不到。明晨我两人即去,君一人独居,能耐此寂寞否?’余言:‘居此正好一心写吾书。寂寞不耐亦得耐。窃愿尽一年,此书写成,无他虑矣。’”

那年月,学者的清苦,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都是很感人的。

钱穆先生在著作之余,遍览山岭上下景点,春天的山茶、桃李,夏日的缅桂,秋山的红叶,冬季的梅雪,还有在云南一年四季都开的、或紫色或玫红色的三角梅,都尽入眼底,足矣调心养性。他还有教课,就每周四下山,乘坐经过宜良的“滇越铁路”小火车赶往昆明,星期天上午又返回宜良。一年中除寒暑假外,每个星期都如此,上山下山,上车下车,从秋到冬,又历经春夏,不以为苦。那部《国史大纲》也就写得顺手,从而给中国史学留下了一部堪称不朽的著作。山寺寂寞著书,这不仅是钱穆先生学术人格与毅力的体现,岩泉寺能留住这位学者,也反映了这名山古寺的魅力。

钱穆山居时,国学大师陈寅恪、史地学家张其昀、历史学家姚从吾等也来访过,相与谈诗论道。真是群贤毕至,也成了岩泉寺的一段佳话。有钱穆先生在山上,钱伟长也就来了,在岩泉喷涌的“剑池”旁边那座两层木质小楼藏真阁内居住3个多月。叔侄相聚,叙国事谈家常,品尝钱穆亲上宝洪山上购来的上好宝洪茶。那段悠闲岁月,使钱伟长长久难忘,除了20世纪80年代悄然来访问,又在1994年6月23日,夫妇俩第三次来访。这年他已85岁高龄,离当年度蜜月已是55年过去,忆古寺兴废,很是感慨,除了为山门题写了“岩泉禅寺”外,还写下了“岩坚泉清,宜结良缘”之句,如今已被镌刻于藏真阁废址旁的石壁上。

钱穆晚年忆及那一年多岩泉寺的山居,还很动情:“回思当年生活亦真如在仙境也!”

岩泉寺离昆明并不远,可惜知此名山仙境者仍然不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