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在金鹰奖最佳主持人20名候选人当中,除了主持社教类节目的周晓丽和主持体育节目的刘建宏,其他几乎都是文艺娱乐节目的主持人。那么,周晓丽的入选,是否是平衡各种类型主持人的需要呢?金鹰奖评委会副主任王峰否认了这一猜疑。他说,金鹰奖主持人奖项并不是按节目类别评选,而是依照节目影响力、主持人素质和驾驭节目的能力等因素,把所有参赛主持人放在同一平台上评比。周晓丽入选20强,从某一角度看也是肯定了《读书》栏目的成功。据王峰透露,从目前观众投票的排名看,周晓丽入选金鹰奖主持人奖的可能性比较大。
据了解,《读书》在原来每周六21:40播出时的收视率一直是河北电视台同时段节目的第一,播出时间改到周一20点的黄金时间以后,和其他娱乐节目同台竞技,其平均收视率也都保持在第五名上下。
那么,《读书》栏目到底凭什么一枝独秀?“由书及人,解读作品,体悟人生,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这是周晓丽总结的成功原因。她认为,虽然各个电视台的读书栏目相继消失,但这不能说明这类节目办不了、观众不喜欢。事实上,社会大环境仍然有利于文化类、知识性电视节目的成长。这是由于市场条件下的知识经济正刺激人们充实更多的知识,而电视正是最具大众意义的强势媒体。因此,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找准定位,用心去做。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指出,电视读书节目有生命力毋庸置疑,国外的一些名牌电视读书节目已经证实了这个论断。而电视是国内目前覆盖范围最广、最具前卫意义的图书宣传推广手段,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此前的失败只是暂时的。他认为,电视做书不能就书论书,无论是当代作品还是古典名著,都必须要跳出解说图书具体内容的小圈子,延伸至对作者生活体验、价值观以及有关社会现象等问题的探讨中去,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而《读书》的成功或许就在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