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个过程。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心理方面的。不要以为现代社会只有劳心累形的成人才会有心理问题,什么功名利禄位势权尊升降得失成功失败等等,其实小小儿也有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心理问题虽然“微小”,但如不及时化解、引导,就会影响到儿童当下的心理发展状况,甚至影响到儿童未来的成长与成才。如何积极主动地引导儿童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化解负面情绪,自主地摆脱困境,不但是家长“育儿”也是教师“育人”的重要课题。但是,儿童尤其是幼儿毕竟年纪幼小,不要说自动减负、消除心理压力,甚至连倾诉自己心理问题的表达能力也很成问题。这就给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出了一道难题:如何把握儿童的心理问题?如何积极有效地加以防范与引导?
令人欣慰的是,明天出版社最近精心制作、出版的一套《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丛书,为适时地帮助人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有创意与价值的参考。这是一套低幼类图画故事丛书,分为五册,图文并茂,印刷考究,适合亲子共读。我以为这套丛书最有创意的特色是“三结合”模式: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从事儿童心理、儿童文学研究的教授、博士撰写每册图书的“专家导读”,帮助家长、教师从心理学的科学层面把握儿童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孩子的阅读,导读文字深入浅出,写得生动活泼;邀请杨红樱、汤素兰、王一梅等国内很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年轻作家创作幼儿“适读”的童话故事,由于这些作家对儿童心理、儿童精神、儿童情趣都有长期的观察与理解,尤其是在童话创作方面的娴熟技巧,因而充分保证了这套丛书的文学品质;邀请长期从事儿童美术创作与平面美术设计的画家制作精美的绘本,用以逼真传神地表现童话故事的生动内涵。专家、作家、画家,富有创意与资质的“三结合”,确保了这套丛书的质量,使其既成为家长、教师引导把握儿童心理问题的好参谋、好指导,更是儿童爱不释手的好读物、好伙伴。
不要把心理学看得高深莫测,其实儿童经常爱问的“我是谁生的?”“我为什么是我”这些盘旋于孩子心中的“大问题”本身就是哲学、心理学。著名作家林语堂的女儿小时候就曾写过一篇《为什么我就是我》的文章来表达心中的困惑:为什么我不是大象呢?为什么我是林语堂的女儿呢?谁决定了我做女孩子呢?孩子心中的这些疑问正是心理学与哲学所要探讨的大问题。挪威作家贾德以儿童文学形式撰写的哲学史《苏菲的世界》轰动全球,其读者主要是少年儿童,这说明少年儿童一样有哲学兴趣。《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从儿童实际生活经常遇到的“困惑”中筛选出相关的心理问题,以艺术的形式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这些问题有:角色问题、挫折问题、孤独问题、交友问题、互助问题等,集中起来都是有关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心理问题。《小怪物》(杨红樱著)中的小刺猬因为满身是刺影响了与人交往,但当它把刺烫卷以后,大家都把它当成了“小怪物”。等到小刺猬重新长满了刺,也就是重新认识了自己,这才找回了快乐。《小怪物》所提出的“认识你自己,喜欢你自己”,实际上是心理学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小鼹鼠的土豆》(熊磊著)那只终日在地底下寻找成果的小鼹鼠,虽然不断遭到打击、挫折,但它依然望着前方,轻轻地对自己说:“总会找到些什么吧?也许,就在下一次。”不怕挫折的人离希望最近,这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汤素兰写的《小灰兔找朋友》、《红鞋子》以及王一梅写的《袋鼠的袋袋里住了一窝鸟》都是告诉小朋友应当如何交朋友,如何帮助人。好朋友是一生的财富,给人快乐自己快乐。张美妮教授在“专家导读”中写道:“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应该懂得,要爱朋友,要善于和朋友相处,关爱他人,乐于帮助别人。只有与伙伴和睦相处,亲密无间,才能生活得欢乐、幸福。”这些道理也许是老生常谈,并不新鲜,但在这个什么都讲“好处”、“回报”的现实功利社会中,真能做到如张教授所希望孩子的那样又谈何容易!因此,这些小朋友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又何尝不是我们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我相信,当父母和孩子、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亲子共读”《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时,获益的不仅是小朋友,也有我们成人自己。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镜子。当孩子都能从图画书中找到心理健康的答案时,作为为人之父、为人之师的成人,还能被心理问题所困惑和自闭吗?
《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明天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