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波舜告诉记者,因自己不在美国,有关22位学者教授联名给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写信一事他并不清楚,但已有纽约时报特约记者就此事采访过他。至于《伤感的卡萨布兰卡》起印10万则绝非炒作,他认为,贝拉的写作是一种经典的写作,骨子里是传统的浪漫主义情怀,是人类的大痛大爱,在人类面临诸如“SARS”、“9·11”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心灵极度恐慌需要抚慰的当下,适时在全球掀起一场古典浪漫主义的言情风暴并非没有可能。
当记者问及在目前国内版权引进远远大于输出的现下,出版方为何断定贝拉的作品可以对接国际市场时,安波舜提出了“人类化写作”的理念。他认为,中国太多文学作品的地域色彩、特殊背景、行业背景太多太深。在国内读者看来,那是一种文化;但是在国外读者看来,可能是一种负累。应该有一种大视野普遍照耀所有失落的心灵,也应该有一种情感是人类可以共体验、共经验的。而出生在东方、生活在西方的贝拉的作品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灾难这一极致的形式下永恒的爱恨生死的主题。
全力打造中国旅加女作家贝拉系列丛书并致力将其推进欧美主流社会,将“创造永恒,书写崇高,还大众一个梦想”作为出版理念,安波舜其实也怀抱着一个自己的梦想。他感慨,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性的重建,既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也是中国作家普遍的焦虑。遗憾的是,由于思想和信仰的匮乏,我们的作家在表现“正直,善良,诚实和爱”这样基本的文学母题时,常常陷入极端现实主义的粗鄙和肤浅;由于对同情、怜悯、感恩、忏悔,没有执着的生命追求和感悟,也使我们的大多数作品缺乏人性的光辉和力量,无法在人类共通的精神层面上与世界文学对话。一个民族如果仅仅只是在经济上发达,会让别人误解,起码不会被人尊敬。而这种误解,仅仅只是因为交流不够而造成的隔膜。他最终的愿望,就是把自己未来的精力放在出版能够进入欧美主流社会的小说上。
“但愿可以用我们的微薄的力量,尽我们的所能,向中国乃至世界推出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这是安波舜的心愿,也是所有出版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