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体学研究可追溯至魏人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等学术界较公认的专门论述,其后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谓,皆按体裁分类。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被认为是现代文体学的开始。1980年中国修辞学会成立,标志着中国文体学研究进入了新阶段,较多注意语言修辞和文法。90年代童庆炳主编的《文体学丛书》出版,展示中国文体学注意向西方文体学的借鉴。西方文体学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修辞学,当时的修辞学特别注重文体的劝说功能,从朗吉努斯开始才注重文体的审美功能。1909年巴依的《法语文体论》标志着西方现代文体学的开端。60年代至70年代文体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注重研究文体的形式和功能。80年代话语文体学兴起,注重分析会话,注重研究交际双方的相互作用过程。90年代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蓬勃发展,注重揭示和批判语言中蕴涵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近来的发展趋势是不同文体学派竞相发展,不断有新的文体学派形成。我国外语界的文体学研究目前主要是西方文体学研究,而中国文体学研究则主要在汉语语言文学研究界和高校的中文系进行。但我国外语界的文体学研究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国文体学的影响,逐渐形成西方文体学研究的中国特色,所关心的问题主要有:文体与文体学的定义、文体学的任务、体裁研究、个人风格研究、研究分析的不同方法以及文体学的发展方向等。
文体学的研究方向大致有三个:文学文体研究、语体研究以及理论探讨。下面简要讨论文体学三大分支之一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
文学文体学涉及到的文体类别主要是诗歌、小说、戏剧及散文,其研究对象是各类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它最关心的是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技巧。概括而论,英语中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差别,首先是语言的音韵结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在某些方面突出的或者说是情景化的用法,其次是文学语言习惯运用词的比喻意义,常见的比喻手法有明喻、暗喻、提喻、转喻等。
诗歌有独特的语音及重音和格律模式,对诗歌的文体进行分析主要从诗歌的相关信息与诗歌本身的结构形式两大方面着手。相关信息包括题目、作者、写作年代、体裁(如史诗、十四行诗、挽歌等)、题材(如爱情、战争、自然风物等)。结构形式可考虑下列方面。1.总体布局。诗节中的诗行长度是相等还是不等?2.诗行数目。全诗有多少行?3.诗行长度。数一下诗行中有多少音节。音节的长度是规则的吗?4.规则格律。哪些音节重读?重读音节之间的非重读音节数目相等吗?每行有多少音步(重读音节)?指出音步的类型和每行的音步数目,或者指明不规则的格律模式。但找不到规则格律时,也不说明诗歌就没有利用格律。一首诗可能是无韵诗,而且偶尔会使用特别的格律模式以达到强调或拟声效果。5.尾韵。如果有尾韵,将之标出。可借助参考书弄清楚该诗的格律和尾韵是否与某一诗歌类型相符(例如,歌谣或十四行诗)。6.语音模式的其他形式,如元音韵、辅音韵、头韵、头尾韵、倒押韵、重复韵等。7.参照上面列出的建议,可点评这些结构形式在诗中产生的效果。还应查找语言的字面用义和比喻意义、句法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互文性参照、语域等。
小说语言中有三个最基本的话语层次,即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话语,叙述者与受述者之间的话语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话语。这三个层次的话语至少包括六个话语参与者,而每一个话语参与者的话语都有自己的观点或视角。这就意味着小说语言中至少交织着六种不同的观点。分析小说文体时,叙述者与受述者这一话语层次中的叙述者视角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常见的叙述者视角是第一人称叙述者视角(即叙述者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和第三人称叙述者视角(即叙述者从第三人称“他/她”的视角叙述故事),有时也见到第二人称叙述者视角(即叙述者从第二人称“你”的视角叙述故事)。一般来讲,第一人称叙述者的“我”同时也是小说中的人物,而第三人称叙述者的“他/她”则不是小说中的人物。许多因素与叙述视角有关,如语境、已知信息与新信息、指称词等。小说中的叙述话语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表述方式: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间接引语、叙述者对言语行为的表述、叙述者对言语的表述。其中,直接引语与叙述者对言语的表述处于这个序列的两极。在直接引语中,读者见到的是人物的原话;在叙述者对言语的表述中,读者见到的则仅仅是叙述者对别人话语的转述。小说中的思想表述与话语表述有相同之处,约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表述方式:叙述者表述思想、叙述者表述思想行为、间接思想、自由间接思想、直接思想,意识流写作或许是思想表述的极致手段。人们谈论小说的文体风格时,通常指作家风格,也就是说可以辨认出的属于某个作家的个人风格。如海明威有自己的特殊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将他的作品同其他作家的作品区别开来。除此之外,作品也可以有风格,正如作家被认为有风格一样。作品风格关注的则是语言选择如何帮助构建语篇意义。例如,我们可以谈论《红楼梦》的总体风格,也可以谈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的风格。
戏剧有两种存在方式,即文本方式和舞台方式。文体学家所致力的戏剧研究,研究对象是纸上的文本。戏剧文体的分析主要有三种方法。1.解释文本,即将文本的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这可能是一个比较粗略的方法,但它可以确保你对文本的基本理解是正确的。这是一个检测生疏词汇或语法结构的机会,也可以检测每个人物是如何对戏剧情节的完善起作用的。尽管你的解释试图尽量接近原文内容,但可能仍会有存在歧义或不同解释的地方。你应该尽量注意这些地方,或许通过不同的释义能够表明多种理解的可能性。2.给文本写个评论。这为你解释你所分析的节选部分在整个戏剧语境中的重要性提供了场所:你分析的节选部分是如何促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成长的?这一方法也能检查出文本中的文学暗指与多重意义;正是暗指与多重意义造成了文本有多种理解的可能性。3.选一种理论方法对文本进行分析。此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应该用一种理论模式从一个具体的观点来考虑文本。这需要非常全面和细致,而且所选择的方法是否恰当也很可能值得争辩。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细读和研究文学文本,目前在中国的文学批评界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