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著者着眼于三四十年代“荆棘丛生”的创作背景。在探讨三四十年代小说繁荣的原因时,著者考虑到了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但也注意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的密切关联。
与已有研究思路不同,著者采用一种宏观的开放型的研究方法。把作家的生存境况与文学活动、作家的创作个性与当时的文化背景、个体的创作成就与整个小说文体的发展结合起来。目的在于避免论述时的主观认定性,使研究对象更加贴近小说发展史的原生状态,给读者提供更多一些感悟与思考的空间。而且多元的思维视角也可增加文本的生动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著者在建构此书时有意突出作家及其小说世界的生命感。小说是一门叙事的艺术。这种叙事特性决定小说的侧重点在于表现特定时间流中的人生经验,展现某些生命个体在相应的时间流程中的人生履历。
三四十年代文学景观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客观上要求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著者从作家在作品中惯用的、反复出现的词语入手,找出作家独特的单位意象、单位观念;危害后,对单位意象、单位观念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开掘,揭示其内在的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美学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在细读原作的基础上,著者从对文本的艺术分析入手,抓住各个作家独特的意象,感情等典型现象予以细致深入的解读,努力凸现其各自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进而说明他们在小说史上不同的成就与贡献。
作者以“荆棘上的生命”为题目,在于隐喻三四十年代小说作品充满野性与灵气的生命力。三四十年代的特定历史背景、特殊文化氛围和特异地域环境孕育出一批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原生态小说。沈从文以湘西山水的野性与灵气创造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边地世界”。东北作家群则以雄厚的笔调描绘了关东旷野。还有四川乡土作家笔下的巴山蜀水,交织着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阴郁。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丰收期。
《荆棘上的生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小说叙事》是秦弓先生又一部颇见功力的学术专著。著者的写作历时三年之久,终成此书。从字里行间,可以见出著者的学养、眼光以及严谨、求实的学风。作为一部严肃的、厚重的学术著作,本书对于三四十年代小说的理论研究无疑是一次推进,具有充分的参考价值。著者在本书结语中说:“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成果与经验、教训与问题,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学历史进程中,已经显示出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对于未来的文学来说,也将成为促进或制约其发展的潜因。”因而,本书的论述,不仅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也将引发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