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浏览,各种图书分门别类摆放成了专柜,花花绿绿的儿童读物在其中很受人注目,而“老年书架”却无从寻觅。问书店老板,老板说,现在孩子是宝贝,就连老人也是给孩子买书,哪有给老人买书的?他并且将没有“老人书”的原因归纳为:一是品种少,二是不好卖。
同样是因为不好卖,出版社大约也不愿意出版老年读物。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过一套《老年生活丛书》,5本一盒,包括政策法规、心理健康、健康长寿、闲情雅趣和当家理财,定价40元,堪称物美价廉。但该书责编却是有苦难言:虽然编辑这套书花了很大功夫,却一直销得不好。她认为滞销的原因之一宣传不到位,但更重要的是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舍不得花钱。
在书店、出版社认为老年读物不好卖,抱怨老年人消费观念的同时,老年人们又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很多老年人都批评健康类图书编辑粗糙,内容相似,有的不用说也知道,有的随便翻翻就行了。根本不值得掏腰包买回家认真看。已退休的一位老文字工作者说,大多数编写老年读物的人是年轻人。编书时,不懂什么叫老年人;等他们老了,懂了时,编书的又换了一茬新的年轻人。他们不懂老年人心理,他们根本不知道老年人需要什么,不明白老人们为什么喜欢扎堆晒太阳聊天也不去买他们编的书好好看看。事实上,老年人爱怀旧,想念故人,害怕死亡,他们的书往往讲不透彻,没有深刻的东西。老年人们都活了这么大岁数了,什么话是贴心说的,什么只是在嘴上飘飘,还能听不出来吗?
看来我们是真的没有好好了解老年人的心理。一方面老人消费很谨慎,“养老”意识重,“享老”意识不足,观念比较老;另一方面,现在的老人年轻时都经历过社会、时代的大变革,阅历丰富,一般的书是无法吸引和打动他们的。因此,在抱怨老年人消费观念陈旧的同时,我们出版界认真反思的应该是我们到底懂多少老年人?
“老人书”,什么时候你才能发出诱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