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科普出版”走过10年

2003-09-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王洪波 我有话说
如果要对中国的科普出版进行分期,1993年应该是一个分水岭。那一年,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时间简史》引进中国,纳入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出版。随后的几年内,霍金在中国渐渐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人,“第一推动丛书”则成为科普出版界的第一品牌。更重要的是,自那以后,国内科普的理念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科普从强调知识普及和技术推广转向强调“传播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第一推动丛书”总序),从专家自上而下地向群众“灌输”转向“公众理解科学”——正是通过引进、翻译活动,一种新型科普在出版界、科普界以及广大读者中确立了其地位。到日前举行的第1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新科普出版”正好走过了10个春秋。

10年以后的今天,国内引进版科普图书出版数量之大,引进速度之快,涉及领域之广,已远非昔日可比。一大批经典性质的科学(科普)作品相继与中国读者见面,亚马逊网上书店上标为经典的那些科学、自然图书中的大多数,诸如《昆虫记》、《哥德尔、艾舍尔、巴赫》、《寂静的春天》等相继有了中文版(有的是重新出版)。不少优秀作品能够在第一时间被介绍到中国来,像霍金的新著《果壳中的宇宙》基本上是与原版同步推出,1998年获普利策奖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两年后就被翻译到中国,等等,我们几乎是同步地吸收着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生活在今天,读者是幸福的。

而这种幸福要感谢国内有远见、有责任感、执著的那些出版者。其中特别应该提及的包括湖南科技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海南出版社等。湖南科技出版社在前两年成功推出霍金的《时间简史(插图本)》、《果壳中的宇宙》之后,今年又出版了(或即将出版)“第一推动丛书”第三辑(包括诺贝尔得主史蒂芬·温伯格的《终极理论之梦》、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卷帙浩繁的《爱因斯坦全集》(2、3、4、5卷)、“走近费曼丛书”等,这些选题的分量毋庸置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去年底到今年出版了“哲人石丛书”第二辑12种,加上此前出版的第一辑40种,该套书总量已突破50种,其选题精良、译笔谨严,倘坚持下去,这个引进版科普图书的品牌将可与人文社科领域的商务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比拟。另外,像上海科技出版社的“生命旋梯书系”、云南教育出版社的“人与自然文库”、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绿色前沿译丛”等,也是这一两年书界的重要收获。

10年以来,科普图书引进收获的不但是一批优秀的出版物,还有很多无形的东西。从学术角度来说,近年来科学史、科学哲学、科技传播等学科的发展,“科学文化运动”的勃兴,都离不开“第一推动丛书”那样人文性、思辨性的新型科普图书的“推动”。从创作角度来说,海外优秀科普作品的引进,为国内科普界带来了新鲜的观念和创作技法,让我们得以借鉴和提高。从出版角度来说,通过引进,我们能够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出版理念、营销经验等等,像《果壳中的宇宙》、《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等图书的推广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都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五四”先哲任鸿隽先生曾言:“欲效法西方而撷取其精华,莫如绍介整个科学。”可以说,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