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科学出版社建社20年以来,不但组织出版了一大批中国一流经济学家原创的精品图书,还一贯致力于将影响世界经济学发展的著作介绍给广大国内读者,引进并组织翻译出版了《短缺经济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学手册》、《剑桥欧洲经济史》等一大批经典名作。稳稳地占据着经济学理论图书市场的大块份额,从数量规模型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平稳转化。
短短数年,由1994年的2600万码洋发展到2002年的2亿码洋,经科社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那套‘国外金融译丛’要是再接着出多好,可惜出了10本后转项了”,为了当年一套叫好又叫座的金融图书没有被深度开发,经科社罗志荣忍不住惋惜。有了前车之鉴,进行产品的深度开发是经科社今年拓展市场的首要任务。罗志荣一再强调他不主张“抓到篮里都是菜”,他说:“中信版那个类型的经济书,我们就出不了,那不是我们编辑们、发行人的强项;但一套‘当代金融译丛’每本发行1~2万,在业内也是成绩斐然。”花200万版权费和200万翻译费从荷兰引进一套“经济学手册”,前后400万的前期投资,没有一定的把握谁敢作?读者对图书的专业指向性越来越精,是经科社大手笔投入的信心所在。
每年资助举办“首都经济学界联谊会”,团结一支一流的经济学家原创队伍来增加无形资产的品牌价值,也是经科社棋高一筹的地方。对于领导经科社这样一个有政策支持、专业指向明确的出版社,罗志荣循序渐进地改革着管理模式和人员构成,同时倡导创立独特的团队精神。他不主张一味迎合市场,但是他深谙:“需求是被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