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是非挑食主义者,他们什么书都吃得下去。哪怕是《追忆逝水年华》,哪怕是《尤利西斯》,哪怕是乏味到极点的某本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只要图书馆里有的,他们都会借来,一页一页地翻下去,从头到尾。翻完之后他们往往会有一种大功告成的感觉,或是如释重负的感觉,说:“终于看完了。”矜持中有掩饰不住的对自己毅力的自豪。当然回报还不止如此,更大的好处是与人争论的时候,如果对方冷不丁冒一句:这本书你到底看了没有?那么他就会微微一笑,镇定自若地说:看了……然后滔滔不绝地复述起来,反而让对方很难堪。
我真的是很佩服这种人,因为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毅力我从来都没能有过。在我看来《尤利西斯》就像是一只白水煮过的甲鱼,虽然我知道它营养丰富,但缺油少盐却让我难以下咽。我看书讲究的是味道,第一口就能品尝出来的味道。我的习惯是拿到一本书后先从头到尾快速翻一遍,看是不是合我的口味。如果是我就看下去,如果不是我就以最快的速度扔到一边,并且以最快的速度逃得远远。在我看来读自己不喜欢的书简直是一种折磨,就如同吃世界上最难吃的臭豆腐一样。
挑食让人瘦,这话不假。读书上的挑食使我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尽管我能对自己酷爱的作家如数家珍,但对我不喜欢的作者我往往一知半解。特别是在争论时,(偏偏我又是个喜欢争论的人,)对方问我“这本书你到底看了没有”的时候,我就开始支支吾吾:如果说看过,底气不足;如果说没看过,我却又略知一二。于是营养不良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捉襟见肘的窘迫让我更恨自己的挑食,不然的话,我也可以什么都知道,也可以口若悬河、无懈可击。
然而更让人头疼的是我的口味又很怪癖。比如唐诗,谁不知道杜甫伟大,但我个人却一直认为李贺才是第一;比如金庸,提起韦小宝、郭靖,谁不是口若悬河,而我却糊里糊涂。实际上我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从初中时我就逼自己看《射雕英雄传》,但无奈对他的崇拜与对琼瑶的崇拜始终别无二致,每次都是看了一半就放下,以至于到现在武侠人物满天飞时我总是一脸的茫然。结果是:我不但营养不良,而且显得偏狭,显得有点怪。
在这方面我也有同道,隔壁的一个兄弟就有个“五个一”的外号,即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本杂志,一个网站。他只要爱上哪个,就再也放不下,不但自己可以欣赏无数遍,而且要强迫每一个认识的人看,而且不允许别人显出不乐意,可见爱之深。但结果是他除了那几个东西之外知道得很少。
其实在小学时就接受了鲁迅什么书都要读的教导,但是我改不了。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卡夫卡,对于鲁迅和川端康成我可以百读不厌,但对于厚得吓人的巴尔扎克、左拉、劳伦斯和金庸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硬着头皮一页一页地看。特别是有些小说我已经事先在文学史上知道了它的故事梗概,那就更看不下去了。我看小说不是单纯为了故事情节,但有些小说实在是除了故事情节之外没有别的,它们平铺直叙,不紧不慢,实在要把人急死,先是公爵说,然后是公爵夫人说,然后是某某斯基说,然后是坐上马车走了,然后……看到最后,原来就是这样的,于是就结束了——这种小说看了有什么意思呢?
既然改不了,我也不改了,就这样过下去算了。虽然瘦点,但总比强迫自己扭曲自己好,总比把读书视为痛苦好。更何况,挑食主义者又不是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