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神舟五号引发科普热出版界趁热打铁推新书

2003-10-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鲍晓倩 我有话说

10月16日6时23分,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一批以“神舟”五号为焦点、反映中国航天事业风貌的图书在第一时间迅速出炉,很快在各大书店形成热卖之势。

10月17日一早,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纪事》就摆在了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的醒目位置,这本与“神舟”五号发射同步出版的图书所配有的手工印制的藏书票和底版搭载“神舟”五号上了天。该书主编、《中国航天报》总编辑石磊长期追随“神舟”五号项目,她11年来亲临宇宙飞船研制、发射的现场和宇航员训练的现场,拍摄了大量的现场资料,在图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载人飞船发展的全貌。10月17日11点在北京各大书店上架的《飞天梦圆——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内部报告》凭借由中国载人航天总指挥李继耐作序而大打权威牌,更以书封上的杨利伟签名吸引读者注意,华艺出版社为了能让更多的读者看得懂这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策划的“内部报告”,不惜将30万字的书稿压至20万字。10月18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航天员飞天纪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闻官左赛春主笔,女作者曾因报道“神舟”飞船获得第11届中国新闻奖,身处新闻事件策划和实施的最前沿的她以独家视点揭开了“神舟”载人飞船的试验研究和中国航天员从选拔到飞天的过程这一报道禁区。著名作家叶永烈的新著《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则另辟蹊径,把目光投向中国航天走过的漫长的艰难之路,以多幅老照片披露中国航天事业的秘辛,并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说法:中国首批航天员早在20年前就已经诞生。

记者从各个出版社了解到,这些图书大都早在“神舟”五号发射之前1年到1年半就开始策划编写,一旦“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就可以与读者见面。王府井书店二层经理卢庆祥介绍说,这几本书自上架以来,日销量都达到100册以上。在王府井书店科普图书展销书架,记者看到很多读者围在一起翻阅这些图书,场面十分热闹。

谈到科普图书,卢庆祥兴奋地说:“从前我们的科普类图书卖得一般,现在因为‘神舟’五号事件的刺激,销量翻了一番,由从前的每天卖300多本达到现在的每天卖600多本。‘神舟’五号通过读者对航天航空事业的热爱唤起了广大读者对科学的热情,相信我们将迎来科普图书的又一个春天。”

北京图书大厦提供的数据表明,近几个月来,上架的与航空、卫星、飞船、宇宙探索有关的科普类图书达到100余种,而从前出版的一些精品航天科普书也因为“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而被读者重新发掘,重新获得关注,如《向太空的长征》、《中国航空史》、《世界航天运载器大全》、《世界航空发展史》、《通向太空之路》等等。而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百年航空系列科普丛书”(共10种)因为专家作者的权威性,在新近出版的航空科普图书中获得了较多的关注。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吴岩博士告诉记者:“‘神舟’五号引发科普热是一个好现象。中国的科普创作曾经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两个辉煌的时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普作家,如郑文光、叶永烈。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国内的科普图书虽然数量很多,但重复现象严重,有很多属于拼凑之作,并且内容陈旧无法与世界科学前沿接轨。而从外国引进的科普读物又与我们的国情和科技发展现状有一些差距,并不容易引发读者的直接兴趣。一般来说,载人飞船成功升天后都会引发社会对航天、宇宙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理想和期待,科普书和科幻书在未来一个时期肯定会受到广泛地关注,我希望的是其中能够出现大量真正的好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