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人文讲演录》的诞生源于二十一世纪初一次盛况空前的人文学术讲演活动——“东南大学百年校庆人文大讲堂”,因而备受各界人士关注。“东南大学百年校庆人文大讲堂”之所以成为世纪之初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人文学术演讲活动,完全是中国当代老、中、青三代学养深厚、远见卓识的学者们为“人文教育”理念倾注了心血的缘故,而这套《人文讲演录》也因此成为中国学术史上的珍贵见证。
虎踞龙蟠今胜昔,千秋学术在金陵。
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教授在应邀参加“东南大学百年校庆人文大讲堂”期间,兴奋之余为这套丛书和“人文大讲堂”活动题写了这一首诗。
2002年是东南大学的百年华诞。现今的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科学重镇,而历史上的东南大学则是人文荟萃、群星璀璨,校长郭秉文追求“科学与人文的平衡”,大力发展人文学科,激扬人文精神,并定“止于至善”为东大校训。20世纪20年代有“北大以文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然东大之文史实不亚于北大”的说法。国学大师汤用彤、历史学家柳诒征、美学家宗白华、哲学家方东美、诗人吴宓等都在这里悉心树人、潜心研究。同时,这里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圣地。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以及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诺贝尔奖获得者赛珍珠等都曾来校讲学。百年来,科学与人文在这片沃土上交相辉映,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北京大学著名学者陈平原在来校演讲后,欣然写下“东南学术,另有渊源”的题词。
为了重现东南大学历史上的人文辉煌,推动东大在新的百年征程中“科学”与“人文”比翼双飞,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从2001年10月推出了“百年校庆人文大讲堂”活动。原先的策划是想藉此百年校庆之机,邀请一些中国著名的人文学者、艺术家来校讲演,为这所科学名校注入人文气息。最初有于光远、余光中、张立文、朱立元、葛剑雄、陈燮阳等著名学者、艺术家登上讲坛,他们的精彩演讲引起同学们异常热烈的反响。
随着活动的深入,“人文大讲堂”得到越来越多的著名学者们的厚爱,他们不断给予主办者支持和鼓励,有的还为牵线搭桥,推荐中国最优秀的学者来作演讲。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教授,在来校讲演时还提出了“百年百人演讲”的宝贵的建议。主办者所设想的把这个活动做成一个宏伟的人文工程的想法,很多著名学者都很支持。这一人文工程一做就是整整的一年,中国著名的人文学者凡身体状况允许外出讲学的,主办者都盛情邀请到南京,于是有著名学者云集“东南大学百年校庆人文大讲堂”的盛况。
张信刚、金耀基、汤一介、乐黛云、陈鼓应、叶嘉莹、吴小如、李强、万俊人、冯天瑜、宁宗一、梁丛诫、顾明远、潘懋元、庞朴、楼宇烈、李慎之、陈平原、邓晓芒、高清海、瞿林东、朱维铮、严家炎、黄俊杰、黄维梁、陈乐民、资中筠、叶朗、谢冕、张隆溪、黄子平、王水照、许渊冲、王尧、徐中玉、钱谷融、张厚粲、贺卫方以及著名艺术家王蒙、沙叶新、盛中国、陈丹青等等先后来到,在东南大学掀起了阵阵的人文热潮,这一长串的名字也记载下一段历史的辉煌。
也许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缘故,我们顺利地邀请到了一些本来不易成行的人文学者。“东南大学百年校庆人文大讲堂”也因此经常出现让人难忘的情景。
严家炎等教授帮助我们联系到世界著名的小说家、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聂华苓女士。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漫步校园中,聂华苓女士眼眶湿了。当晚她动情地讲述了《一个天南地北人》的故事。
刘再复等教授也帮助邀请了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来到了东南大学。当李先生和夫人在东南大学梅庵徜徉的时候,他激动地发现这里曾经是他的母亲———一位中央大学音乐系的高才生当年练琴的琴房。
世界著名的雕塑家、法国第三大学教授熊秉明先生应邀来到了他的父亲、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的母校,怀着激动的心情作了题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的演讲。不料之后不久,熊秉明先生即长辞人世了,他的演讲遂成绝唱。念及先生的风采,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和他的夫人、著名学者乐黛云教授相携来到东南大学,这里是他的父亲、东南大学哲学系首任系主任汤用彤先生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追忆先人,两位先生感慨良多。除了为莘莘学子发表了四场精彩演讲外,他们还应邀为东南大学百年校庆撰写了《汤用彤与东南大学》、《吴宓与东南大学》等文章。
著名哲学家、台湾大学陈鼓应教授接到邀请后,立即兴奋地告诉我们说东南大学是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方东美先生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他一定要回来看看。
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几位先生们的帮助下,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林塞等海外著名学者也参加了“人文大讲堂”。
这段时间,东南大学成了学术胜地、人文盛殿,成为人文学者们聚会的舞台。就拿2002年4月初来说,汤一介、乐黛云、陈鼓应以及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赵敦华、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复旦大学潘复恩教授就在东南大学见面了,先生们举杯畅叙,兴致极高,还共同游赏了金陵胜景。
这段时间,也成为了学子们的节日。除了东南大学的同学们,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外校同学也被“东南大学百年校庆人文大讲堂”所吸引,有好几天,“人文大讲堂”一天之内推出三场演讲,讲座仍然场场爆满。博士生告诉记者,他听到这么多高水平的讲座感到很激动,这段时间是他入学东大7年来最幸福的时光。
集时贤一堂说古谈今。
这是著名学者叶秀山教授为“东南大学百年校庆人文大讲堂”的题词。诚如叶先生所题,这些“兴学弘道”、“说古谈今”的演讲在石城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纷纷对“人文大讲堂”活动做了报道。许多未能亲眼一睹大师风采、聆听大师演讲的学子们纷纷要求读到这些演讲的讲稿。主办者便将这些珍贵的演讲根据录音整理下来,集结成册出版。
这些演讲无不凝结着学者们多年乃至毕生研究的心得,往往在充分准备讲演内容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即兴发挥,运用丰富的材料深入浅出地说明专业及深奥的学术问题,读来使人兴味盎然。真正是精华所在、五彩纷呈。为了让把这一段人文盛况、这一些充满精辟见解、敏锐思想的文化资源产生更广泛的影响,能够使更多的读者汇入到思考、探索和交流的氛围中来,主办者成立编委会来编撰这套《人文讲演录》。
在策划这套丛书的时候,我们重点突出它的人文含量,因此所选演讲严格地限定在文、史、哲、艺术领域。以“东南大学百年校庆人文大讲堂”的演讲为主体,也收入了部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些精彩的人文演讲。可以说这套《人文讲演录》凝聚着中国最优秀的人文学者的学术精华,包含着他们对后辈学子的殷切希望。
著名社会学家、93岁高龄的费孝通教授亲自来校参加了“人文大讲堂”,作了精彩的演讲,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同时,为了表示对人文教育的支持,他欣然受聘担任《人文讲演录》丛书总顾问。在听取了“人文大讲堂”活动的汇报后,欣然写下了“东大百年,兴学弘道”的题词。费老的秘书张荣华老师也自始至终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本丛书总顾问、著名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对人文教育充满了感情。虽然由于身体原因,季老未能如期来到“人文大讲堂”,但还是送来了“春风化雨,乐育英才”的条幅和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沙恭达罗》。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教授年事已高,不宜远行,但他也在书斋饶有兴趣地听取了活动的整体构想,对我们的想法连声赞同。张先生还提供了他早年的演讲《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以供选用,同时受聘担任本丛书总顾问。
95岁高龄的著名学者钱仲联教授专门为丛书写下了“育才兴邦,源远流长”的题词;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中心饶宗颐教授以及著名学者王元化、张信刚、汤一介等一批著名学者分别应邀担任《人文讲演录》顾问,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
“东南大学百年校庆人文大讲堂”活动和这套《人文讲演录》丛书能够顺利地完成,更离不开著名学者们的鼎力支持,几乎所有的先生都亲自审阅并修改了文稿。特别感谢著名学者刘再复、吴小如、瞿林东等先生,他们的鼓励时刻在我们心中回响。
《人文讲演录》的面世,特别要感谢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支持。张胜勇社长和徐宗文副总编给予这套丛书、给予人文教育最大的支持与理解,使得这套中国人文学界层次最高的演讲录得以优质地出版。叶笑春、章俊弟两位主任亲自参与策划,始终关注着丛书的出版,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设性的意见。丛书的责任编辑吴葆勤、任晖两位博士更是在这套丛书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南京大学出版社的李忠清编审,作为丛书的特约编辑为丛书出谋划策,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
由周远清以及张岂之、杨叔子等著名学者倡导的文化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内地高校的办学理念。就东南大学来说,七年来,以“追求卓越,体验崇高”为指导思想的文化素质教育深刻影响着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环境。“以科学名世”的百年名校东南大学,历史上是众多巨匠生活的热土。今天,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成为东南大学的办学理念,正在努力建设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新为百年名校塑造“人文东大”的形象,力图让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我们所从事的文化素质教育事业也许不能立刻显现它的社会功用。张岂之先生说,文化素质教育的作用如同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的作用可能要五十年、一百年以后才能看到,历史和后人会感激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
这些年,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工作经历了风风雨雨,而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例如,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王遵亮博士曾经在给基地的信中写到:“我在东大学习生活和工作已近七年,自从学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以来,无论在读本科、研究生期间,还是工作时期,只要有空,我都积极参与,从中受益颇深。我能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这项长期文化工程所具有的魅力,以及它给学校所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它给我们的学生时代留下的是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使我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每当读起这段话,我们就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也增加了工作的勇气和决心。
光阴荏苒,我在东南大学工作和学习已经快七个年头了。可以说我的成长是和东大的人文教育结合在一起的,真正经历和感受了东南大学人文教育的全过程,深感这项工作对学校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意义。这项工作凝结了太多人的心血。
值此《人文讲演录》出版之际,向以下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陈怡教授一直是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决策者和实施者。作为电气工程系的教授,他对人文经典的谙熟令我们这些文科出身的人都很惭愧。五年中,在他的支持下,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和陈怡教授整整配合了五年,我们的许多想法都是在陈老师的全力支持下完成的。他的宽容与大度,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空间,我想东南大学的历史一定会记住他所做的一切。
胡凌云书记、林萍华副校长(现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左惟副校长、易红副校长以及郑家茂和丁汉山两位校长助理一如既往的给予了这项工作全力的支持。特别是胡书记和易副校长,没有他们的有力支持和包容,恐怕很难有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长足进步。
东南大学艺术学系主任张道一先生的高足、艺术学系博士生徐宏为这套丛书做了决定性的工作。她为《人文讲演录》的出版花费了大量精力,整整一个暑假她审阅了上百万字的文稿,个中艰辛自不待言。她修改的文稿常常获得先生们的交口称赞,她是这套丛书的实际主编。人文学院的田兆耀博士和党办的周虹老师、教务处的舒晓梅老师是我们基地的良师益友,他们默默地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
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季羡林教授在给丛书的题词中写到“春风化雨,乐育英才”,但愿我们的努力能使我们的学子插上科学与人文的翅膀,双翼健劲,翱翔蓝天。
《人文演讲录》丛书的顾问熊秉明先生和李慎之先生在丛书出版前离开了我们,他们对人文教育的支持会激励我们一直努力。特别把丛书献给他们,以表达我们的怀念之情。最后,我们把《人文讲演录》丛书呈献给所有关注人文教育的前辈师长和朋友。
(此文为《人文讲演录·中国文化与科学》、《人文讲演录·中国文化与全球化》后记。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