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虚拟的书架上:网络出版的一种形式

2003-11-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石侑泽 我有话说
“我有一本书”中的“有”字,至少有三种读法。你可以像“我有一个朋友”那样“有”一本书:常挂念但不必常照面,偶一问候,而情谊愈新愈深——童年读物在我们心中总有这样的位置;也可以在“我有爱人”的意义上“有”一本书:厮守终生,相看两不厌——时祷书(Stundenbuch)之于忠实的信徒、韦氏字典之于痴心的学者,情形大抵就是如此;要么,还可以像“这本书里有蠹虫”那样理解这个“有”:主体和客体、虫与书至此打成一片,水乳交融,很难分清究竟是谁“占有”谁了——不少藏书家们的“有书”,恐怕可作如是观。与书本的每一种关系,也都是我们理解自身的一个向度。

90年代以来兴起的电子出版,对以上种种关系既有沿袭,也有转化。时至今日,各种容量巨大、收罗齐备的光盘版书库、杂志汇编,就像原先的那些线装或布面的同类一样在招徕着庋藏者,只不过它们要求的占地面积比纸质书籍小了许多。但这里为藏而藏、藏而不读的意思,仍清晰可见。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繁荣,使许多本来与书就交情不深的人发出疑问:我们真的还需要书吗?的确,大量现成资料都可以从网上索得;但扭转阅读习惯的难度、网络版权保护的复杂性,还使出版业难以一时全面转入网络发展。

2001年底,网络出版行业相继传出了两条非常相似的消息:一条是IT图书巨头Pearson集团看中了另一家名社O'Reilly的在线图书馆safari,于是双方联手创建了新网站InformIT经营网络出版;再一条是,上市公司,电子教学业巨头SkillSoft斥资三千多万美元,收购了一家网络图书服务公司Books24x7.com。InformIT和Books24x7从此都获得了充沛的资金支持;发展到今天,这两家在线图书馆已经瓜分了这个领域的大部分江山。

所谓在线图书馆,此前国内外也多有尝试;但一则图书往往陈旧,二则总是需要使用者安装特殊软件,配置、操作颇为不便,所以除了与各大图书馆合作紧密的netLibrary之外,其他的参与者鲜有成功纪录。但上述InformIT与Books24x7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吸引了大量使用者。事实上,在IT领域,InformIT的文章和图书评点已经成为具有很高权威性的信息资源,而很多用户更对这两种在线服务的质量赞不绝口——这一类型的在线阅读,很有可能将成为一部分读者的主要读书方式。那么与传统图书和传统书籍网站相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是图书内容新、质量高。两家在线图书馆,都以发布IT类图书为主,Books24x7还经营商务、金融类图书。这些领域的著作最讲求时效,因而必须在第一时间在网站上发布新作才能具备竞争力。InformIT背靠Pearson集团和O'Reilly两大出版商,前者中更包括了Addison-Wesley、Prentice Hall、QUE、Sams等多家名社,二者联手占有IT图书市场中相当大的比重,所以用户可以比纸质图书读者更早读到大量力作。而Books24x7联合了几十家知名出版社作为合作伙伴,再加上对书目的严格选取、评介,因此也被读者当成理想的图书来源。

其次是便于使用。在网上阅读技术、财经类图书的读者,往往要求迅速汲取知识,而一般对保存、收藏副本兴趣不大。因此实用、阅读中的便利性就是这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上述两家在线图书馆,都为此作了周密、体贴的设计。付费用户无需安装软件、无需经过缓慢下载,即可像浏览普通网站一样读到原著,并能标记阅读进度、加入批注。图书分类科学、准确,对未订阅的部分也可以预览,再加上强大的全文检索功能:读者能获得在一般图书馆都享受不到的服务。

再就是收费合理。两家在线图书馆都采取按期(月或年)收费的形式。不同处在于:Books24x7把图书分成了IT、商务、金融、办公四大类,用户订阅某类后,就能够饱览所有此类书籍;而InformIT的做法却更有意思——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容量的“虚拟书架”(比如每月9.99美元就能得到一个“5个槽”的“书架”),用户选中某部图书后放入书架,30天后可以撤下换上另外一本,如此一来,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服务级别。总体来说,对于个人用户,Books24x7的价位比InformIT稍高,但好处是不限制阅读数量;二者一年的最高费用大致是不到10部普通书的书价,并都可以通过信用卡付账,这对于嗜读的用户来说是极合算的。另外,秉承电子教学传统,Books24x7还提供针对企业的服务——企业中的多个员工可以在网站上交流阅读意见,实现知识共享,这也使它成为很多大企业青睐的对象。

在很多知识迅猛更新的行业,人们对于“书”的态度既不像配偶、也不像朋友,有时简直是露水情人。这些行业中读者的梦想,往往不是四壁藏书,而是学以致用,及时把经目的一页转化为知识资本。在线图书馆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拥有图书的全新方式:虚拟书架上的图书招之即来、随时可读,但又无丝毫恋滞,不占用任何空间、存储资源。而对出版商来说,不提供整体下载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版权受侵害;稳定的读者群也能提供持久而可观的收益。

毫无疑问,在线图书馆不会完全取代纸质图书:二者诉诸不同的阅读习惯,具有不同的消费群。但也许越来越多的人会和这个“露水情人”打交道——那些“虚拟”的书架,将成为他们真实阅读生活的一部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