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一本中国15岁女孩马燕的日记在法国成为畅销书。日记的主人叫马燕,生活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一个名叫张家树的小山村。马燕是宁夏西海固张家树村的第一个女中学生,曾经两次面临辍学。
王志:你好。
白菊花:你好。你好。我是马燕她妈妈。
王志:马燕你好。我看她这件衣服是照片上穿的那件衣服嘛。
白菊花:这是到北京去买下的。
王志:到北京去买的。北京好吗?
马燕:好,怎么不好。
王志:有什么好?
马燕:有高楼啊!反正多着呢!
在张家树村,马燕是第一个上中学的女孩,也是惟一一个去过北京的孩子。日记的出版,改变了她的生活。但那之前,她有过两次辍学的经历。
王志:马燕,第一次辍学是什么时候?
马燕:是三年级的时候。
王志:为什么?
马燕:因为我家里很穷,要供我们姐弟三个上学。在三年级第一个学期,妈妈就叫我喂小羊羔,等喂得大大的,就去卖。然后我就回家了。就这样离开了学校。
王志:大姐当初为什么决定要让马燕辍学?
白菊花:因为家里没钱。我们五口人只有他爸爸一个人的土地。靠天吃饭嘛。天不下雨,地就没有收成。就有收成,也收不了多少粮食。就这样,实在困难,没办法。然后她就辍学了。
王志:你给我算算账吧。为什么会负担不起三个孩子上学?
白菊花:你想一家子五口人要吃对吗?要吃还要穿,还要家里的费用。就一个人出去打工能挣多少钱?我说过,他爸爸出门打工挣一块一毛钱,四十天挣了一块一毛钱,让人给骗了,几乎回不来了。那么咋办呢?干脆叫她辍学吧!
王志:三个孩子要选择的时候,是选择儿子上学还是女儿上学?
白菊花:我选择男孩上学。
王志:为什么?
白菊花:我们这个地方女孩从来就没上过学。说女孩上学干什么?将来大学上完以后找对象还是人家的人,就让儿子上学,不让女儿上学。
王志:辍学了多长时间?在家呆了多长时间?
马燕:二十一天。
王志:你记得那么清楚?怎么会记得那么清楚呢?
马燕:因为在家期盼上学。我一天把草砍了,就蹲在那小羊羔前面,盼着它快长啊,长得大大的。看我能上学吗?就盼着这一天。
王志:你妈妈刚才说了,你周围很多女孩子都是上到三年级就不上了。你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呢?
马燕:我觉得她们的生活比较苦。我就想上学。到以后看是否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的命运。就是这样想的。
王志:但是大家都是这么过的。马燕有什么不同呢?
马燕:不是我不同。她们抓发菜,我觉得太苦了。冬天去,每次回来脸上还有伤疤,脚都冻肿了,手也冻肿了。我感觉到这样活着实在太累,太痛苦。我觉得有知识比下苦好。我当时就这么想的。
辍学21天的马燕回到学校后仍然是那年的全班第一名。到了马燕上五年级的时候,中国西北地区连续四年的干旱,让她再一次面临辍学。
白菊花:上五年级的时候,连续干旱四年,地里一分收成都没有。
王志:这个时候,你跟孩子怎么说呀?
白菊花:我说你们三个孩子,家里这么困难,没法上学了。你五年级学生了,你回来吧。她就头抬起来问:“妈妈?”我说“你可以说你想说的话。”“那我两个弟弟上学吗?”那时候,她把我问住了。我看了看她,我说你两个弟弟当然上学。“为什么两个弟弟上学,不让我上学?”
王志:你怎么回答她?
白菊花:我说因为你在家里,你大一点。她说妈妈不行,我还要上学。我说你上学拿什么供养你?她说妈妈你知道吗?现在是科学种田,当个老农也得要有知识。没有知识,种下的庄稼没收成你知道吗?我说我知道的。她看看我说,妈妈你今天咋能对我说这样的话呢?我是永远不明白。为什么让男孩上学,不让女孩上学呢?我说孩子,你长大以后就明白了。你长大以后,结了婚以后,你有了孩子,你就能体谅妈妈的心情了。
王志:这个时候你对她的婚姻有考虑吗?
白菊花:那时候,有考虑。有人听说马燕辍学,就有人来给马燕提亲。
王志:但她还很小啊。
白菊花:是很小。我们这个地方文化落后嘛,不管很小不很小,都有人提亲。那时候就这样。
王志:你这一次就是不打算再让马燕念书了?
白菊花:不再念书了。彻底辍学。
王志:你妈妈给你说这些以后,你接受了吗?
马燕:没有,总觉得脑子一片混乱。
白菊花:她哭着给我写了一封信。
王志:写了一封信?你识字吗?
白菊花:我不识字。
马燕:是我小弟弟读给她听的。
王志:什么时候给你写的信?
白菊花:就那一次,我还不知道她写了信。然后她小弟弟说,妈妈这是我姐姐给你写的信。然后读给我听。
王志:都写了些什么?还记得吗?
马燕:敬爱的妈妈,您好。听到你对我说的一切,使我百思不能理解。但你说,作母亲,是为难的。等你长大作了母亲,你就能理解妈妈的心思。这我都很明白。但是弟弟们为什么就能上学,而我就不能上学呢?请解释。就这样。
王志:你当时心里有把握吗?
马燕:看妈妈的表情,脸拉得长,就不可能了。但是那天晚上起来的时候,看到她偷偷地在流泪,我觉得就有一点希望。
王志:妈妈为什么哭呢?
白菊花:我想,马燕再不能够像我这样生活了。这样的生活太苦了。在外面打工,斗大的字都不认识,男女厕所都分不清楚,活在世上就像明眼瞎子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只能在田里干活,出去抓发菜,在家照顾孩子和丈夫这一类。再什么事情都做不了。那时候我特别难受,一边女儿要读书,一边家庭特别困难。没办法。
马燕的那封信激发了母亲内心的矛盾。在那之后,她又把自己五年级时写的几本日记交给了妈妈。
王志:那后来怎么想到把日记给妈妈?
马燕:我觉得她能看到我记了那么多日记,看是否能打动她的心,是否能让我重新回到校园里。
王志: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马燕:我想上学。
王志:为什么要上学?
马燕:我觉得上学好。比在家里蹲着好。别的不说,听到我的父母他们吵架,感觉到非常的烦恼。
王志:但是我还是有点不明白,你已经读到五年级了,别的女孩子可能读到三年级就不读了。家里又是这种经济状况,你为什么一定要读?
马燕: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我们那时候读的书更多了,学到的东西也更多了,看到的也多了,总觉得再不要过以前的那种生活。
王志:过老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呢?
马燕:他们一天就知道下苦,去外面打工有时候还被人骗了。就是不被人骗,他们还是挣不上钱。这都是看到的。虽然没有亲身体验过,但是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
王志:你为什么一定要改变?
马燕: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启发还是从我母亲身上学到的。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妇女,从妈妈这样的妇女身上我感觉到,我们需要知识,那是有用的。
王志:那大姐,当时理解女儿为什么要把日记给你?
白菊花:她有三本日记在箱子里,然后她走的时候,把三本日记撇在窗台上。妈妈,你看我日记。我说你撇在窗台上干吗?我又不识字。你看去吧!你叫我弟弟给你读。我说我不读。我不读你的日记,我也不知道。
王志:你没有看过她的日记吗?
白菊花:没有看过,我不识字啊!
王志:没让儿子给你念一念?
白菊花:没有的,都没有的。那几天,她给我写了那封信,我看到那封信特别烦。日记嘛,我虽然没有读过书吧,但里面记的是什么,她为什么让我看她的日记?她每次挨饿,或许别人的看不起,她也会哭的。我就知道她在里面写了什么。
王志:那马燕,当初给了妈妈几个日记本?
马燕:三本。
王志:什么时候开始写日记?
马燕:四年级的时候。那时候,老师布置的一门作业是写日记。但是到四年级写的日记,都叫我父亲卷抽烟了。
王志:你是每天都记吗?
马燕:对。
王志:那你为什么每天都记呢?
马燕:我当时觉得把一天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记下来。到那时候,上得起大学,或者辍学的时候,看的时候,还有一点印象。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马燕交给妈妈的日记,写在三个作业本上。其中,在2000年9月8日的一篇日记中,马燕写道:“今天早晨,语文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了两句做人的道理:人要活得有价值,有气势,这样别人才能把你放在眼里。”几天之后,马燕又写道:“今天下午我和同学出去买东西,他们几个人都是有钱的孩子,他们一会儿吃这个,一会儿吃那个的,我眼看着没法儿买东西,因为一块泡泡糖都要一毛钱。我从这件事上才知道,妈妈为了让我上学,连自己的病都不看了。而我们一花就是几十块钱,这钱一定是靠着苦干和汗水挣来的。” 马燕用日记记下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在一篇描写见到爷爷奶奶的日记中,她说,我再也不能像他们一样,一辈子就是下苦,吃了再下苦。就是这三本日记,改变了马燕的命运。 2001年5月,在马燕把日记给妈妈几天之后,张家树村来了一些外国记者,其中包括法国《解放报》的记者韩石和他的助手何岩萍。马燕的妈妈因为有的村民在接受采访时没有说真话,就把女儿的日记交给了韩石。
王志:怎么决定把日记给外国记者的?
白菊花:看外国人挺新鲜的,就跑去看去了。
王志:为什么想到把日记交给一个陌生人?
白菊花:我说我是一个大人,我的话大概你们有的地方不相信。你们真是看到了我们这个地方的环境,一个孩子也可以体验到这一切。我说我有女儿的三本日记,你们看去吧!孩子说的都是事实嘛。我说你们看去吧。他说这东西我看了还给你吗?我说不用了,几张破纸,还我干什么?不用。他说这是你女儿写的?你女儿可爱吗?我说我女儿没在家。
王志:把日记给了他们以后,后来发生了什么?
白菊花:那是六月份了,入了伏了。太阳好晒。我说不行,我家里不能呆。我必须要捡发菜去。那次我想再捡捡发菜,再跟别人凑凑钱,看她能不能上学。让她读完初中,看她可以理解我吗?等她读完初中,她已经长大了嘛。
王志:你改主意了。
白菊花:嗯。我改主意了。那时候,心里改主意,还是决定不下来。还有两个孩子,还是决定不下来。我那次病得特别厉害,他们怕我死在外面。啊呀,这死在外面怎么回去呢?我特别难受。我在山里,我说孩子,妈妈这次给你交不起学费了。你非辍学不行了。我在山里特别痛苦。我说这次我的女儿彻底是辍学了。没办法。
马燕的妈妈跟女儿说了辍学的决定之后,还是让她继续上完了五年级。这也许是马燕在学校里渡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这个时候,连续四年的干旱,让西海固人的生计更加艰难。
王志:马燕给我们说说,你日记里有时候说挺佩服你妈妈,但是我看你有时候对你妈妈有意见。
马燕:有时候,她不公平,女孩子不让上学,让男孩子上学,我觉得非常不理解。
王志:但是家里的经济状况?
马燕:经济状况我知道,但是我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帮助他们,然后就能帮助我自己上学。
王志:那这些客观条件,也不能让你改变主意?
马燕:嗯。
王志:也不能让你不读书?
马燕:嗯。
接到马燕日记一个月之后,韩石和何岩萍第二次来到了张家树村,这次是专门为了见见马燕。
王志:马燕是什么时候知道妈妈把日记给了韩叔叔的?
马燕:就是第二次来的当天。
王志:当时是什么情况呢?你第一次见到韩石和何阿姨。
马燕:他们去小学接我。我的父亲下了车,叫住我,就把我的胳膊抓住,还不知道什么事情呢。他就说,快走快走。那是我第一次坐汽车。心里很不好受,难受得很。然后到我家门口,然后他们就把我接进去。
我妈妈当天到处借面借油,给他们炸了些油香(当地一种面食)。到第二天早上,他们一下来,跟妈妈就不知说了些什么。
白菊花:第二天早晨他们下来,给马燕留了一千块钱,说小妹你放心。
王志:留了一千块钱。
白菊花:嗯。
王志:以什么名义呢?
白菊花:那是他俩个人的钱,说马燕这孩子你不要担心,我们永远不会让她辍学的。让她读下去吧。你放心吧,你开心一点,你病得这么厉害。我当时没想到。北京的这些人是什么人?能赞助我女儿?叫我女儿上学?没想到。他们然后就走了。
王志:那当时何阿姨跟你说,以后肯定要管你,你当时相信吗?
马燕:我当时相信。他们非常善良。
王志:你觉得他们看中了你什么?为什么要帮助你?
马燕:我没想过。
王志:你现在想想。
马燕:按照我们村子里人的说法,说我命运好,可能。
王志:你相信命运吗?
马燕:我也不那么相信,还是要相信科学。我们老师时常说,不要相信迷信。但是村里人就相信迷信,说我命大,这是天生的。这我都搞不清楚。
马燕的母亲收下那一千元之后,一部分用来还以前家里欠下的债,一部分用来买粮食,剩下的五百元用作马燕和弟弟上初中的学费。这样,2001年的9月,马燕成为第一个走出张家树村上中学的女孩子。 2002年1月,有关马燕《我要上学》的报道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刊发在法国《解放报》上。几天以后,法国一家出版社表示,想要出版马燕的日记。巴黎一所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给马燕寄来捐款和很多充满鼓励的信。不久之后,《马燕日记》在法国出版,副题为“一个中国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本售价相当于人民币160元的书在法国成为了畅销书,版权被转售给多个欧洲国家和日本。马燕因此也成为国内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这也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这些捐款开始资助更多像马燕一样面临辍学的女孩。
王志:当初你明白出版是怎么回事吗?
马燕:不明白。
王志:知道合同是什么内容吗?
马燕:不知道。
王志:但是如果这些钱都给马燕自己呢,那不是更好吗?
马燕:我不知道。我是学生,我现在最想的是上得起学。我不需要那么多钱。钱并不能代表一切。最重要的是,人得有知识。还有人的那种感情,是最主要的。
王志:大姐你说说?
白菊花:我说他们第三次来的时候,法国一些小朋友,一些人给她来信。马燕说妈妈我怎么身上出了一身冷汗呀。我浑身没有一点力量了。我说你高兴?她说我太高兴了。然后我边做馒头边哭了。妈妈你为什么还要哭呀。你那时候哭我没办法上学,现在你应该高兴,你怎么还要哭?我说那时候,我哭是我太伤心,太悲哀地哭了,现在我是太高兴了。
王志:那时候,你对女儿的看法有没有改变?
白菊花:这时候我特别高兴,我想我女儿大概她能上学了,以后能选择她自己的人生,选择她自己喜欢的人,选择她的生活,她能自立了,一切一切就跟我不同了。跟我不同也就没有这么苦了。
日记出版之后,马燕每月可以从版税中得到五百元的资助,这些钱不仅足够支付她的学费,也能改善全家人的生活。马燕家因此买了一头驴,添置了彩电,粉刷了房子。在这期间,陆续有三十几个孩子得到了来自社会的资助。
王志:那你现在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马燕:个人生活?就是能吃饱了。还有就是他们给我买了这块表。他们没戴表,我戴表了。
王志:原来有吗?
马燕:没有。
王志:你喜欢吗?
马燕:喜欢。是他们送给我的礼物。说书出来了,为了庆贺,送给我的礼物。
王志:你觉得这块表对你重要吗?
马燕:重要。
王志:有什么重要?
马燕:最重要的,我可以记住那一天。等我长大的时候,我能想起在初二的某一天,我还去过北京,还出过一本书。还见过好多的人,还能记得这一切。
王志:马燕出书以后,成名以后,你觉得她有什么变化?
白菊花:她的压力有点大吧。她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一定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我将来考不上高中怎么办?有叔叔阿姨这么多人关心我,考不上高中,以后再考不上大学,同学们之间,老师们之间怎么看我?我看她的压力很大。
王志:有压力吗?
马燕:我觉得也没什么压力。就是要更好地去努力学习。人生道路是自己走的,不是去靠任何一个人。
王志:那你现在的目标是什么?
马燕:反正以前很多,但现在最想的是上学。去考一个很好的大学,去当一名记者,走遍祖国的天涯海角。
王志:考哪个大学?
马燕:清华大学。
王志:为什么要当记者呢?
马燕: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是记者发现了我们,发现了失学儿童。我觉得当一名记者就能走遍祖国的天涯海角,去关注别的人,关注失学的女童。
王志:大姐,马燕出书上学这件事,在村里有什么反应?
白菊花:有啊,说马燕这个孩子上学了,现在她的故事、文章在法国报纸上出版以后,有这么多的孩子拿到资助,如果不是他们发现马燕这样一个故事,不重视我们村子里这样一个孩子,我们的孩子也拿不上资助,那我们永远也不会让女孩子读书的。村子里小孩都这样说,看马燕姐姐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这一点,从马燕的故事发生以后,现在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家长也看得远一点,也让孩子去上学了。
王志:那你希望以后马燕的路怎么走?
白菊花:我希望,马燕能考上很好的大学,不是希望她一个人,我希望我的三个孩子将来都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自立。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马燕的故事发生后,张家树村确实有更多的家长把自家的女孩送进了学校。整个地区上初中的女孩子,也开始多了起来。马燕的妈妈没有上过学。马燕出书之后,她开始学习写字。现在她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会写这样一句话: “可爱的女儿,你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