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追忆诗人刘华蝯

2003-11-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刘金亭 我有话说
我和刘华蝯(1927-2000)相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诗刊》趁中华诗词崛起的势头,刚刚辟出“旧体诗专栏”。不久,他便从巴山蜀水寄来了出手不凡的诗作,特别是那首引起诗词界和广大读者关注的《梅溪曲》。华?兄后来定居北京,1992年因在《诗刊》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的诗歌大赛上,和另一位著名诗人刘征,捧走了仅有的两个旧体诗奖杯。接着是1994年第一家全国性的诗歌刊物《中华诗词》创刊,我们又先后被聘为编委。从此,相聚的机会越来越多,我逐渐了解了他的身世,对他的诗词创作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华蝯兄才华横溢,性格耿介,有报国大志。雄图未展,便在“廿年左氏春秋传,一代人才血泪场”的浩劫中,和许多风华正茂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遭到了长期不公正的待遇。坎坷生活二十年,他非但没有向逆境低头,反而发愤创作,终于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长歌当哭见性灵,读之令人荡气回肠的真诗。这就是由诗人生前自题书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刘华?诗词遗作《苋红室吟稿》。

华蝯兄诗作的突出特点便是:风骨铮铮,诗如其人。读其诗,往往给人以类似读“建安文学”才有的那种“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刘勰)的感觉。

悠悠去来今,不觉老将至。 老至庸何伤,尔至我浑忘。

——《遣怀》(1993)

诗人一以贯之的忧国忧民、嫉恶如仇的品格宛然若见,如“三年犹未苏民困,又向荒唐演大荒”。

华蝯兄的诗有匕首投枪、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缠绵悱恻、柔情似水的一面,特别是关于故乡梅溪的诗作已长歌短吟,“自成系列”。如《梅溪忆旧》中,诗人写道:

避寇乡居岁月长,梅溪景物最难忘。 炊烟斜袅人催渡,铃语低沉马过帮。 日映寒滩波影碎,风穿幽谷鸟声凉。 多情唯赖双容好,一片浓阴护草堂。

——《梅溪忆旧》(1989)

诗词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华蝯诗词创作的另一特点便是:自觉地追求适应时代的艺术创新。纵观收入集子中的五百余首诗词,大都做到了题材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所构成的的新意境,与旧体形式——所谓“旧瓶装新酒”的和谐统一,真正创作了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当代诗词。

原《中华诗词》杂志编委刘华蝯先生于2000年去世,作为其毕生心血,其500余首旧体诗日前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刘华蝯先生生前同事及好友,原《诗刊》副主编,现任中华诗刊协会副会长,《中华诗词》主编刘金亭先生特撰小文,以讠志纪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