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先生于1968年3月7日因为政治原因入狱,女儿佳佳只有8岁。4年后佳佳12岁时,开始和爸爸通信,直到1977年柏杨出狱。入狱伊始妻子即与他离婚,和女儿佳佳的通信成了狱中柏杨唯一的亲情维系。6年里,佳佳由一个小女孩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这一封封书信,成了联系父女间的神奇的纽带。在囚犯与家属通信不得超过200字的规定下,柏杨先生的每封信都不长,却字字充满真情,充满智慧,充满道德。
虽不能每日看到女儿,但对女儿的学习却时刻放在心上,反复叮咛。“四月一日信收到,你算术得满分,最使爸爸高兴,国语比算术差没有关系,我相信你将来的国语一定会很好,所以只担心你的算术,只要算术好,别的功课都容易赶上。”(《盼望吾儿来信》1972年5月8日)“爸爸爱吾儿,只盼你算术好,盼你刷牙不可左右刷,要上下刷,以免伤及牙床。”(《刷牙要上下刷,以免伤及牙床》1972年5月29日)“毕业考和升初中的情形,盼告诉爸爸,爸爸很担心你的算术,记住!算术不好,上学就会变成一件苦事。”(《不能生气,只要焦急》1972年6月26日)“但也不要为做这些(指钩斗篷)耽误功课,宁可什么事都做不好,不可功课做不好。”(《过年了,斗篷钩好没有?》1973年2月10日)先生盼女儿功课好,与其他父母没有两样。
学习而外,还时刻不忘对女儿进行品行上的教导。当女儿来信诉苦“在我与妈妈之间好像有一层无形的隔阂,她不了解我,我更不了解她”时,先生复信道:“爸爸想告诉你:要学习忍耐,贫苦家的孩子所以都前途无量,就是因为他们自幼就学会了忍耐。痛苦是无尽的,要一直到眼泪流枯,变成笑容,才是人生。”(《直到眼泪流枯,变成笑容,才是人生》1973年7月28日)当看到女儿的来信信封上有两个“巷”字时,先生立即指出:“看信封上,你写的是‘泰顺街44巷27巷三楼’,怎么出现两个‘巷’字,太粗心大意,任何文字,写过后一定要再看一遍,校正错误。”(《荡秋千的疤痕,现在还在否?》1975年6月15日)当女儿在信中漏写了日期与签名,先生再写道:“信上吾儿漏了签名,更漏了日期,看信封邮戳是6/19,不知道有什么重大而紧急的事使你如此匆忙?将来考试时如也漏了如此重要的项目,该如何是好?”(《凡属纪念性的东西,贵也值得》1975年6月22日)当女儿答应给寄照片而没寄时,先生写到:“注意一点,凡是许诺送人的东西,一定要办到,如果发生困难,一定要说明原因,不可含糊了事,对爸爸也是这样,否则爸爸一直念念不忘,盼吾儿养成这个习惯。”(《佳佳发明新字》1975年9月6日)
当女儿升了重点高中回母校看望初中老师时,先生马上予以肯定:“感谢恩师,证明吾儿有高贵的心灵……以后应常去探望她。”(《最好戴传统的眼镜》1975年9月13日)当女儿为在台湾区运动会上排字幕而高兴不已时,先生提醒到:“吾儿很喜欢受人看重,这是每个人都期望的,不容易得到,但太过于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却可能发生一种现象,那就是势必拼命为了取悦别人(往往是不相干的人)而去做事,自己的独立性格便被抹煞,只不过为了一声赞扬。吾儿,记住这个危险。”(《独立性格不要被抹煞》1975年11月1日)当女儿因为化学老师的欠妥行为而生气时,先生说:“以老师之尊,向一个没有抵抗力的孩子压迫,不是英雄。我儿气他是合理的,能原谅他更是吾儿高贵的情操。但要从内心真正的原谅,不要嘴巴说说表示自己大量,心里却仍恨他,那就是虚伪。尤其不要因人的缘故,迁怒他所教的功课。”(《能原谅人是高贵的情操》1976年10月13日)抓住大事小事,时时刻刻对女儿进行品行上的砥砺,先生可谓用心良苦矣。
由爱女儿,而爱他人。当先生看到《青年战士报》上刊登的屏东县6岁小女孩林月华患有血管瘤的照片后,他写信给女儿:“……她(林月华)在照片中露出可怕的病腿在哭,爸爸看了,也忍不住哭。吾儿,你要帮助她,使她早日治愈,她不过是为了父母贫穷,便眼睁睁看自己死亡,而呼天不应。请绍颖小弟帮助你,把报纸给同学看。这小女孩就是我心目中的小女儿,我能看到她得救,死也瞑目。”(《能看到她得救,死也瞑目》1974年10月13日)紧接着在下一封信中,先生又写到:“我儿,当我们有力量帮助别人时,应尽我们的力量帮助人,尤其是对比我们更苦的人。”(《买几尺布来。爸爸衣裤多破》1975年1月12日)2年后,当先生得知有一位从韩国返台定居的马先生,死后留下四儿两女,因为饥饿而沦落,四个儿子因偷窃先后入狱,长女婚变,母亲疯了,小女生活没有着落,于是,他寄给女儿1000元钱,让她马上送过去。当佳佳去了一次没有找到人时,他这样写到:“帮助人要诚恳,不是施恩,你去了一趟就不耐烦,说你不能天天去,难道爸爸能天天去吗?这事应由你自己做主处理。我要你在做这些事上训练自己,你却把它当做爸爸为你添麻烦,心不在焉,爸爸感到很是伤心。”(《爸爸要你办“自己”的事》
1977年3月2日)先生是时身陷囹圄,却不忘叮嘱女儿去帮助别人,这是怎样的心胸和爱心啊!
作父母的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真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仅是对孩子作成绩上的要求,还要就品行进行砥砺,就像先生这样:“今吾儿长大,所能为吾儿做的,只有在信上谈谈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凡爸做不到的事,绝不板起面孔训诫吾儿去做,凡要吾儿做的,都是爸爸做得到的。人生千变万化,看起来难以应付,但实际上只要基础不斜,纵有灾患,也必有成……但如果基础斜了,任何辩解都没用。”(《不懂事的儿啊!》1976年7月30日)
1976年7月9日,佳佳来绿岛探望处于软禁中的父亲。女儿离去后,先生作诗一首,以纪此事:
嘱女
……
儿卧酣酣睡父傍彻夜守
听儿呼吸匀喜儿不解忧
儿虽已长大仍是一孩幼
睡时仍踢被不能自察纠
乘车惧颠簸嘱儿紧抓绶
饭桌用饮食嘱儿垂双肘
坐时儿弓背嘱儿挺胸钮
食罢不刷牙嘱儿勤加漱
隐镜疑伤目嘱儿另选购
琐琐复絮絮惹儿嫌父朽
二日匆匆过留计苦无有
儿自凌空去父自归窗牖
再视儿睡处抚床泪如漏
小径仍似昨父影独佝偻
……
阅读至此,惟有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