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次先电影剧本后小说的创作,刘震云强调:“《手机》不是把剧本变成小说体。小说《手机》的结构极其后现代,三个部分是三个不同时期“说话”的故事,而电影《手机》只是小说的第二部分——主持人严守一在话语喧嚣的都市的故事。我把电影当作一个台阶,小说创作是顺着台阶往上走。电影在短短的1个半小时之内可能只能激发观众的第一反应,但小说要的是读者的第二反应、第三反应。如果一开始就是写小说,有可能出来的就是第一反应,但现在电影已经激发出第一反应了,小说就可能走得更深入。”
刘震云的小说创作和影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刘震云说:“我的原则是,不会给别人出卖劳动力去写一个电影,我改编的剧本都是根据我的小说自己改编出来的东西,可以说电影是我小说创作的另外一个副产品和附加物,是我创作表达的另外一个阶段。”
11月11日海岩加盟世纪英雄电影投资公司,海岩影视工作室正式成立,这是否意味着海岩的小说创作与影视拍摄的关系有了更正式的结盟?海岩笑着告诉记者:“我这个影视工作室办公地点就是我们家卧室,办公人员就我一个人。”
虽然海岩的小说不断地被改编成极受欢迎的电视剧,但海岩却认为自己的小说在形式上并不适合改编成电视剧,他说:“电视剧是大众的东西,应该按大众创作的原则,很早进入悬念,应该是团圆结局,体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是我的创作并不符合,我的小说大都没有多线并列的情节、节奏缓慢,屈从了文学的风格,因而很多人批评我的电视剧过于小说版本,真正喜欢我的电视剧的人,也不是喜欢情节,而是我的小说中的人物和能打动他的东西。”而且,海岩也认为自己的小说创作从来没有有意识引入电视剧的理念:“我就喜欢写这样的事情,用这样的口吻写,影视公司喜欢其中的人物和情节就拿去拍了,但我从来没有有意识地想着为拍成电视剧去写作。”
同时,海岩又认为作家的创作在技术上会受到影视的影响,他说:“很难准确界定现在的文学与影视结合的现象,如同我们很难区分艺术和商业一样。我们现在处于视觉的时代,而不是阅读的时代,看影视的人远远多于阅读的人,看影视的人再去阅读,其要求的阅读方式、阅读心理会被改造,对结构对人物对画面感会有要求,在影像时代,从事文本创作时应该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欣赏、接受的习惯变化,所以作家在描写方式上很自然会改变,这是由和人物和事件结合在一起的时代生活节奏和心理节奏决定的。”
近年来,邓一光的名字以编剧身份出现远远多于作家,从今年6月的《江山》到国庆期间的《归途如虹》,再到已经进入拍摄期的《中美建交风云》,邓一光和央视的合作备受电视界瞩目,更成为文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对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江山》同名小说,邓一光一再强调这并不是他的小说创作。他说:“书虽然不是对话体,但就是剧本,而不是小说,我认为小说的创作方式和影视方式从形式到内容都应该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题材,关注的侧重点、故事叙事的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邓一光之所以把小说创作和电视剧本写作分得如此清楚,是因为对他而言,编剧只是一份工作,是一种商业目的的写作。他有些无奈地说:“在我们从事的文化活动中,完全没有商业目的是不可能的,任何写作与商业无关也是不可能的,到目前为止,我所创作的电视剧题材都不是我自己愿意做的,而是投资商或影视部门策划的选题,由我来写出来而已,所以不能算是我的个人创作。”
邓一光说:“对影视来说我是门外汉,我的个人写作方式与影视有隔阂,并不适合影视的工业生产模式。他表示,自己在影视圈里只是过客,不会停留太长时间,在明年上半年就会结束自己三年的影视‘过客’生涯,回到小说创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