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现代科技革命的前瞻性思考

2003-12-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刘小苏 贺林香 舒平 我有话说
2002年5月至8月,江西高校出版社推出刘大椿主编的“走近新科技丛书”,共5种:《转型驱动力——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刘大椿、段伟文著),《国运所系——科技战略大抉择》(刘海波著),《双刃剑的困惑——技术价值的分析》(何立松著),《产学创新的平台——从硅谷到中关村》(李建军著),《从书海到网路——科技传播的演讲》(林坚著)。丛书以现代科技革命为背景,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分别从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科技战略、技术价值、产学创新、科技传播等领域,探讨新科技对人类社会及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揭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驱动着社会转型,同时对科学技术的不当利用也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我们必须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前瞻性的回应。

《转型驱动力——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回顾了从近代科学革命到现代科技革命的历程,提出对科技革命的积极的回应,分析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机制;客观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把蛋糕做大”的策略,细致地探究社会运动对体制的冲击和调整,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知识为主的社会;从生产力的标志与资源的合理配置着眼,以创新为切入点,阐述高科技产业化与新经济的问题;通过劳斯莱斯公司等典型案例,说明科技革命如何依据现实环境与市场体制相结合来发挥生产力潜力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瞩目科技发展与人类的精神危机,透视流行的反科技思潮及其悖谬,审察科学与非科学的互补,警醒科技活动中的伦理责任,鸟瞰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关系,提出面对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双重任务,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调整自己的方向,既现实地致力于现代化发展,又前瞻地关注其可能的负面影响。

《国运所系——科技战略大抉择》,分析了科学技术与国家和企业结成的命运共同体,探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战略;比较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战略;着眼于中国的发展,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决策过程和具体实施步骤。

《双刃剑的困惑——技术价值的分析》,追溯了技术的起源,提出技术的本质特点在于优化操作的重复,技术承载着人类的意愿和价值;分析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生态危机、毁灭性战争的威胁,以及使劳工大众傻瓜化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等负面后果,所以说,技术是“双刃剑”,要注意现代工业技术的“价值陷阱”。

《产学创新的平台——从硅谷到中关村》,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硅谷产学创新体制的正反馈效应,探索这种体制形成的种种历史因素,从理论上对这种高技术创业激励体制的内在构成和集群效应进行深刻分析;结合中关村的高技术创业实践,从产学合作创新的视角分析中关村高技术创业存在的种种体制“缺位”现象,提出了中关村激励高技术创业的基本思路和假设高效运作的产学创新体制的目标。

《从书海到网路——科技传播的演进》,力图勾勒人类科技文明传播的发展路径,探讨科技传播的主要特征、结构、模式和功能,分析科技传播的实质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回顾人类科技传播的历程,分析了科技报刊、科技图书、广播、电影、电视、网络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评点科技传播中的问题,剖析科技传播的主体与受众,分析价值评判与文化整合过程;在信息化大潮中,提出我们的应对战略和策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